[发明专利]杆塔基础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16547.0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83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E02D27/14;E02D3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刘小鹤 |
地址: | 10009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杆塔 基础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杆塔基础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输电线路技术领域。所述杆塔基础包括:由上至下顺次设置的预制体、承台,多个桩体、多个第一连接件、多个第二连接件;预制体与承台之间设置有隔震垫,且隔震垫的上、下表面分别与预制体、承台相抵;每个桩体均与承台下端连接;第一连接件上端设置在预制体内,下端穿过隔震垫,固定在承台内;第二连接件上端用于与杆塔连接,下端依次穿过预制体、隔震垫,并固定在承台内;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均与预制体之间设有空隙,且上端对应套装有第一弹簧垫圈、第二弹簧垫圈;且,承台在地震发生过程中可带动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在对应的空隙中分别以第一弹簧垫圈、第二弹簧垫圈为基点摆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杆塔基础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杆塔基础作为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在杆塔与地基之间,以将杆塔对其的作用力平稳、顺利地传递至地基中,而不造成地基的失稳。当输电线路途经场地土为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的高地震烈度地区时,若该地区发生地震,地基受地震影响而发生液化现象,引发杆塔基础发生震动,进而对杆塔以及其所承载的电力线路产生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换土垫层法、深基础法。换土垫层法具体为,先用素土或灰土做成垫层,再将该垫层与输电线路所途经的高地震烈度地区中的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进行置换,即以土制土的处理方法;深基础法具体为,采用桩基础穿透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所形成的液化土层,进入一定深度的稳定非液化土层。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若高地震烈度地区中的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位于较深的土层时,采用换土垫层不利于将垫层与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进行置换,这会增大作业强度以及作业时间;采用深基础法,需加大基础尺寸,从而增加工程造价,且其抵抗地震作用受局部土层影响较大,不利于抗震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杆塔基础及其制备方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杆塔基础,所述杆塔基础包括:由上至下顺次设置的预制体、承台,以及多个桩体、多个第一连接件、多个第二连接件;
所述预制体与所述承台之间设置有隔震垫,且所述隔震垫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预制体、所述承台相抵;
每个所述桩体均与所述承台的下端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端设置在所述预制体内,下端穿过所述隔震垫,固定在所述承台内;
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端用于与杆塔连接,下端依次穿过所述预制体、所述隔震垫,并固定在所述承台内;
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与所述预制体之间设有空隙,且上端对应套装有第一弹簧垫圈、第二弹簧垫圈;
且,所述承台在地震发生过程中可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在对应的所述空隙中分别以所述第一弹簧垫圈、所述第二弹簧垫圈为基点摆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制体的下端面设置成凹曲面结构;
所述承台的上端面设置成与所述凹曲面结构相适配的凸曲面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凹曲面结构为圆弧状凹曲面,所述凸曲面结构为圆弧状凸曲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制体包括:第一预制体、下端套设在所述第一预制体内的第二预制体;所述第一预制体、所述第二预制体的下端面配合构成所述凹曲面结构;
所述第一预制体的顶面为向下倾斜的斜面;
所述第一预制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承台连接,所述第二预制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承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65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定盾板用基础软连接带
- 下一篇:一种改进型塔吊基础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