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离子掺杂的氟碲酸盐光学温度传感光纤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16825.2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55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邱建荣;郝应心;马志军;吕时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13/04 | 分类号: | C03C13/04;C03B37/02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文姬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离子 掺杂 氟碲酸盐 光学 温度 传感 光纤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稀土离子掺杂的氟碲酸盐光学温度传感光纤,其特征在于,光纤的包层玻璃为氟碲酸盐玻璃;所述光纤的纤芯玻璃为稀土离子掺杂的氟碲酸盐玻璃,掺杂离子为具有热耦合能级的、可用于上转换的稀土离子,掺杂离子为Er3+、Tm3+、Ho3+、Nd3+中的一种以上;其中,所述包层玻璃的组分摩尔比如下:
TeO2: 70~90%
ZnF2: 5~15%
KF: 5~15%;
所述纤芯玻璃的基质的组分摩尔比如下:
TeO2: 70~90%
ZnF2: 5~15%
KF: 5~15%;
所述纤芯玻璃的掺杂离子的掺杂浓度为基质组分总量的0.1~3mo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土离子掺杂的氟碲酸盐光学温度传感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纤芯玻璃的掺杂离子包括Yb3+。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稀土离子掺杂的氟碲酸盐光学温度传感光纤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包层玻璃的原料通过熔融、退火后,加工得到圆柱形氟碲酸盐玻璃棒;沿圆柱形氟碲酸盐玻璃棒的中轴线钻取圆孔后,再将氟碲酸盐玻璃棒的外表面和其中圆孔的内表面抛光,得到包层玻璃;
其中,得到圆柱形氟碲酸盐玻璃棒,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称量300~500g混合料在玛瑙研钵中混合均匀后,倒入刚玉坩埚,盖上坩埚盖,在900~950℃的高温炉中熔融30~40min;
(b)将成型模具在退火炉中预热至250~300℃,待(a)中玻璃液到时间后,转移出炉,转移到成型模具中,然后迅速转移到退火炉中;
(c)设置退火制度,在300~320℃下保温10~12h,然后按照4~6℃/h的降温速率进行充分退火;
(2)将纤芯玻璃的原料通过熔融、退火后,加工得到圆柱形氟碲酸盐玻璃棒,外表面经抛光后将该玻璃棒置于拉丝塔上,拉出所需直径的玻璃棒,得到纤芯玻璃棒;
(3)将纤芯玻璃棒和包层玻璃管进行超声清洗、醇洗,除去杂质,然后将纤芯玻璃棒插入到包层玻璃管中,形成光纤预制棒;
(4)将光纤预制棒置于拉丝塔上进行拉丝,在包层玻璃和纤芯玻璃能同时软化的温度下,通过控制拉丝速率获得所需外径的光纤,得到稀土离子掺杂的氟碲酸盐光学温度传感光纤。
4.权利要求3所述的稀土离子掺杂的氟碲酸盐光学温度传感光纤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与纤芯玻璃组分相同的大块氟碲酸盐玻璃,并经机械加工为圆柱玻璃棒后对其表面进行抛光;
(b)将步骤(a)制备的圆柱玻璃棒置于拉丝塔上,在软化温度内拉成细玻璃棒,制成纤芯玻璃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682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