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荧光增强微型探针二维传感装置、传感方法及探针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16931.0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2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邹丽敏;倪赫;李博;张飞龙;谭久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李晓敏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荧光 增强 微型 探针 二维 传感 装置 方法 制备 | ||
一种表面荧光增强微型探针二维传感装置、传感方法及探针制备方法,属于微尺寸测量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光纤探针所面临的光耦合效率低,结构复杂的问题。在光纤端面沉积荧光物质,使光纤端面具备自发光出射能力,宽场照明系统激发荧光物质发出荧光,荧光通过透镜聚焦,由CCD探测聚焦光斑的位置,当所述探针在接触物体时带动光纤出射端偏移,导致荧光在CCD上聚焦形成的光斑位置发生偏移,完成传感;所述装置由光纤端面荧光探针、宽场照明装置、夹持器、滤波片、透镜、CCD装配构成;本发明的特点:探针制作方便且满足微型化需求、探测光的强度高且易于探测、分辨力高、整体装置简单且尺寸较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探针传感装置、传感方法及探针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表面荧光增强微型探针二维传感装置、传感方法及探针制备方法,属于微尺寸技术测量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三坐标测量机和探针组合使用实现微尺寸的接触式测量,探针的性能参数制约了测量的范围和精度。光纤探针由于具有直径微小、弹性模量大、测量力小等诸多优势,因此被广泛的使用在微尺寸测量领域。
(1)申请号200510072254.5所描述的“双光纤耦合接触式微测量力瞄准传感器”,其提出了一种新结构传感器,利用两根光纤烧制耦合球的方式实现光的反向传输,并对出射光进行探测。
相似专利申请有:带有端面微结构的双光纤共球耦合微测量力瞄准传感器(申请号:201410118922.2)、基于三光纤共球耦合的微测量力瞄准传感器(申请号:201410118924.1)、基于双入射光纤共球耦合的微测量力瞄准传感器(申请号:201410118968.4)。
(2)申请号200910071623.7所描述的“基于二维微焦准直的微小内腔尺寸和三维坐标传感方法与装置”,利用光纤作为柱透镜对点光源准直成像从而实现探测。
相似专利申请有:基于一维微焦准直的微小内腔尺寸和二维坐标传感方法与装置(申请号:200910071624.1)、基于正交二维微焦准直的微孔测量装置与方法(申请号:201110438936.9)、正交光路二维微焦准直与三维坐标传感器(申请号:201110456022.5)。
(3)申请号201110456011.7所描述的“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微孔尺寸测量装置及方法”,利用了光纤布拉格光栅受外力导致栅距变化进而致其反射光中心波长改变的性质进行探测。
相似专利申请有: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接触式温度无感三维探测传感器(申请号:201110456051.1)、基于四芯光纤光栅的三维微尺度测量装置及方法(申请号:201410030736.3)、基于三芯光纤光栅的二维微尺度测量装置及方法(申请号:201410030737.8)、基于双芯光纤光栅的二维微尺度测量装置及方法(申请号:201410030738.2)、基于双光纤光栅的二维微尺度测量装置及方法(申请号:201410030739.7)。
(4)申请号201410118970.1所描述的“基于偏振态检测的双入射保偏平光纤耦合球微尺度传感器”,利用光纤烧制的耦合球实现光反向传输,通过检测出射光的偏振态来实现探测。
相似专利申请有:基于偏振态检测的保偏平光纤耦合球微尺度传感器(申请号:201410118966.5)。
(5)申请号201510381711.2所描述的“基于共扼焦点跟踪探测技术的探针传感装置”,在该专利中,提出了一种能实现三维探测的光纤探针传感装置。
(6)申请号201510381723.5所描述的“基于光纤出射光探测的组合悬臂梁探针传感方法及装置”,其提出了一种新结构传感器,所述探针由光纤悬臂梁与探针垂直胶接而成。
上述文件及其提到的对比文献中所描述的现有探针不足之处在于:(1)探针结构复杂;(2)探测光的强度弱,难以探测;(3)整体装置复杂。因此,探究一种表面荧光增强微型探针二维传感装置、传感方法及探针制备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69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