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再生补活液进行钒钛系SCR脱硝催化剂再生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17914.9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57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闫巍;余智勇;张畅;张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8/48 | 分类号: | B01J38/48;B01J38/60;B01J38/52;B01J38/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再生 补活液 进行 钒钛系 scr 催化剂 方法 | ||
1.一种利用再生补活液进行钒钛系SCR脱硝催化剂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再生补活液是橡碗栲胶与钒络合反应生成的有机络合物,采用再生补活液对失活催化剂浸渍补活,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失活钒钛系SCR脱硝催化剂初步处理:对失活钒钛系SCR脱硝催化剂进行机械强度测试,对满足要求的失活钒钛系SCR脱硝催化剂进行吹灰打渣处理;
(2)水洗:对满足要求的失活钒钛系SCR脱硝催化剂进行超声水洗,去除催化剂表面的溶解性物质及表面颗粒物,改善催化剂表面形貌;
(3)酸洗:将水洗后的催化剂进行酸洗,清除催化剂表面的大部分覆盖物,初步改善催化剂活性;
(4)再生补活液制备:用质量浓度为20%~40%的橡碗栲胶溶液与偏钒酸铵进行钒的络合反应,生成络合物,作为再生补活液;
(5)再生补活液浸渍:将酸洗后的催化剂浸渍到再生补活液中,进行活性物质补活;
(6)微波煅烧处理:将再生补活液浸渍后的催化剂在微波高温煅烧装置中煅烧,使有机物受热挥发,钒留在催化剂表面,被氧化成最高价态正五价,催化剂表面的前驱物逐渐转化成活性物质,从而使失活催化剂恢复活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再生补活液进行钒钛系SCR脱硝催化剂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失活钒钛系SCR脱硝催化剂为钒钛系蜂窝式或板式废催化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再生补活液进行钒钛系SCR脱硝催化剂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机械强度测试满足要求的标准是:失活钒钛系SCR脱硝催化剂横向抗压强度大于0.80MPa,轴向抗压强度大于1.60MPa,磨损率小于0.15%/kg。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再生补活液进行钒钛系SCR脱硝催化剂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超声水洗采用超声微波水洗设备,超声波功率为40kw,水洗时间为10-30min。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再生补活液进行钒钛系SCR脱硝催化剂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酸洗在0.3mol/L~1.0mol/L的硫酸溶液中进行,酸洗时间为20min~60min。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再生补活液进行钒钛系SCR脱硝催化剂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再生补活液制备的具体方法如下:
将质量浓度为20%~40%的橡碗栲胶加入至反应容器中,按橡碗栲胶与偏钒酸铵络合产物的络合比为1:1加入偏钒酸铵,在25℃~40℃下,保持反应容器pH值为8.5~9.5,搅拌反应0.5~2.0小时,得到再生补活液。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利用再生补活液进行钒钛系SCR脱硝催化剂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反应容器中的是偏钒酸铵溶液,偏钒酸铵溶于热水,在反应器内加入的是溶解后的偏钒酸铵溶液,浓度在0.5wt%~2wt%。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再生补活液进行钒钛系SCR脱硝催化剂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钒的络合反应主要取决于苯环上的两个邻位酚羟基,橡碗栲胶含有邻位酚羟基结构,能与钒形成稳定的环状络合结构;
所述步骤(4)中,钒的络合反应分为两步:首先是酚羟基的解离:
R-OH-—R-O-+H+
然后氧负离子作为配体与钒离子发生络合反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再生补活液进行钒钛系SCR脱硝催化剂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再生补活液浸渍反应的温度是25℃~35℃,时间是10min~30min。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再生补活液进行钒钛系SCR脱硝催化剂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微波煅烧的功率为0.2kw~1.0kw,温度在200℃-240℃,煅烧时间为1h~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791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性载体、担载型催化剂及其应用
- 下一篇:智能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