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施工2次抗震楼减灾降损的易耐震2代专用器械及用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318307.4 申请日: 2018-04-09
公开(公告)号: CN108590192A 公开(公告)日: 2018-09-28
发明(设计)人: 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 李芳群
主分类号: E04G21/08 分类号: E04G21/0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11830 四川省成都市都***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抗震 施工环节 抗震楼 减灾 耐震 砖混 叠加 施工 安全储备系数 地震 机械清除 专用工具 专用器械 隔离层 抗台风 试验楼 振动棒 嵌缝 细棒 振捣 倒塌 钢筋
【说明书】:

让施工2次抗震楼巨减灾损的2代专用工具是将振动棒改成2个细棒对梁节点钢筋密集处振捣砼;用叠加系列施工环节中2次抗震增强法修的砖混试验楼说明本发明能促升建筑倒塌安全储备系数、让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的7度框架、砖混等建筑质变至8度0.20g、9度建筑也能促升、系列之四《让矸砖楼物理质变增0.10g实现施工2次抗震的易耐震增强法》让难测的地震‑‑‑‑‑由施工环节2次抗震兼抗台风,再叠加系列之九《机械清除孔璧隔离层嵌缝建筑滴水不漏的工具及用法》让人们安居又乐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工具,是一种将圆钢、方钢管或圆钢管(本图未示出)自改焊接成《系列易耐震施工环节中2次抗震增强法》之六的本发明专用工具,当人们将图纸抗震设防作为在设计环节中的第1次抗震后,再次在建筑施工环节中实现2次抗震,是第2代建筑梁端连接节点钢筋密集处振捣砼的的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在施工现场或振动棒厂将振捣砼常用的30~50mm粗直径振动棒改制成具有2个细径作为振捣主体的棒头、能在梁端连接节点钢筋密集处振捣砼、施工2次抗震楼减灾降损的易耐震2代专用器械。

实际发明人在不断试验的探索中发现由于普通建筑常用振捣硁的30~50mm粗直径振动棒不太合理,导致施工图原设计的抗震強度被人为无意识地整体降低了,才造成普通建筑突遇地震等外力冲击时不堪一击就受损,在探寻中摸索出应该摒弃普通建筑的一些违规操作陋习、用创新思路改进粗直径的振捣棒、在梁端连接节点钢筋密集处用细径棒头振捣硁作为专用工具;因为施工图的抗震设防就是建筑图纸在设计环节中的1次抗震设计,所以在工地的施工环节时就能实现2次抗震,用改善建筑的整体强度应对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外力冲击进行试验;

本发明的实际发明人于2000年创出《系列易耐震施工环节中2次抗震增强法》,当年就用于干休所,修建3幢6层3.2米层高的砖混结构(错层)的矸砖试验楼,实施在施工环节中 2次再度抗震建筑;2004年继续在县城督导实践施工2次抗震,修建2幢6层3米层高的砖混结构(平层)的矸砖试验楼;都采用《系列易耐震施工环节中2次抗震增强法》,将振捣砼常用的原1根振动棒粗改细后;能轻松密实振捣普通建筑梁端连接节点钢筋密集处的砼,提高了该普通建筑结构倒塌安全储备系数,将普通建筑施工图原来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 的7烈度试验楼,采用施工环节2次抗震后衍生质变成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20g的8烈度抵御外力冲击,试验楼同时叠加了《系列易耐震施工环节中2次抗震增强法》另3项增加建筑强度;地震中,按7烈度设计的3幢施工2次抗震砖混试验楼承受了超过9.1烈度以上地震几十秒漫长时间的外力冲击,试验楼却与周边相隔几米邻居单位的2幢地震受损楼(已原址重建)完全不同,试验楼至今屹立不倒、业主们零伤亡;施工环节中2次抗震修的2幢(平层)试验楼的抗震效果更是极好至今仍然完好无损【注: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7烈度0.10(0.15)g、8烈度0.20(0.30)g;g为重力加速度。】。

本发明是突遇地震、台风能巨减灾损、在建筑梁端用2个细径振棒头的柱梁连接节点钢筋密集处振捣砼的专用工具,试验楼案例就是实际发明人叠加了4种《系列易耐震施工环节中2次抗震增强法》修建的。

背景技术

(一)、本发明的实际发明人18年前用第1代细径振捣工具耐震施工,按7烈度抗震设防施工图修建的砖混结构中的施工2次抗震矸砖试验楼,已竣工住人几年的干休所地处社区;当年刚总结出的《系列易耐震施工环节中2次抗震增强法》之一的第1代细径振捣工具密实振捣建筑梁端连接节点钢筋密集处的砼,促升了构件强度、叠加《系列易耐震施工环节中2 次抗震增强法》之二提升砌砖墙所用的自拌砂浆强度、又叠加《系列易耐震施工环节中2次抗震增强法》之三增加了自拌砼的强度、同时叠加了《系列易耐震施工环节中2次抗震增强法》之四《让矸砖楼物理质变增0.10g实现施工2次抗震的易耐震增强法》,试验楼让本发明实际发明人共用4种《系列易耐震施工环节中2次抗震增强法》实施提前应对突发地震等外力的冲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芳群,未经李芳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83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