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路结构振动载荷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18880.5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5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帅;张明明;李佰灵;刘思宏;张冬梅;李双;梁吉鹏;贾亮;侯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路结构 均方根 测点 模态 快速分析 振动载荷 白噪声 动力学载荷 功率谱密度 加速度响应 测点位置 等效载荷 典型位置 工程简化 加权平均 模态振型 随机振动 载荷分析 动特性 下模 分析 | ||
1.一种管路结构振动载荷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1步,获取管路结构动特性;
第2步,在管路结构典型位置处设置测点,获取测点的加速度响应功率谱密度;
第3步,采用等效白噪声激励法计算各测点处模态加速度均方根值;
第4步,利用各测点位置模态振型值,对第3步中的各测点模态加速度均方根值进行加权平均,获取管路结构各阶模态加速度均方根值;
第5步,进行随机振动下模态均方根等效载荷的计算。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结构振动载荷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步具体包括:通过仿真计算或试验测量获取管路结构的模态频率、模态振型,通过试验测量获得管路结构的模态阻尼,依据管路结构的具体几何尺寸、材料属性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在管路两端的支撑端面固支,计算获得管路结构的模态频率fi和模态振型φi(x)。
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结构振动载荷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步具体包括:通过仿真计算或试验测量的手段获取管路结构典型位置处的加速度响应功率谱密度,在管路结构两端的支撑端面的Z向施加加速度功率谱,并假设所有阶模态阻尼为一定值,其放大系数也相应为一定值,以进行随机振动响应分析;选取管路结构上若干位置作为试验测点以模拟管路结构响应,得到所述试验测点的Z向加速度相应功率谱密度曲线,其中,Z向为管路端面内与两端面中心连线相垂直的方向。
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路结构振动载荷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步具体包括:管路结构满足小阻尼结构特征,即其随机振动响应各峰值频率显著分离,峰值响应近似为单自由度系统的共振响应,对于功率谱密度曲线孤立峰值的均方根值通过相应幅值的白噪声激励相应的单自由度系统来计算。
5.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结构振动载荷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于功率谱密度曲线孤立峰值的均方根值通过相应幅值的白噪声激励相应的单自由度系统来计算具体包括:
假设功率谱密度曲线孤立峰值频率为fk,放大系数为Qk,假定功率谱密度幅值最大值Wk与其等效白噪声幅值W0的比例为α,则:
那么当时,该功率谱密度曲线孤立峰值区域的均方根值与利用幅值为W0的白噪声激励单自由度系统产生的均方根值相等,所述单自由度系统的频率为f0=fk,所述单自由度系统的放大系数为Q0=Qk;因此,可进一步利用Miles公式来估算功率谱密度曲线孤立峰值的均方根值;
假定管路结构上的第j个测点xj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曲线为那么,如果第i阶模态频率为fi,放大系数Qi,其对应功率谱密度曲线峰值区域的加速度均方根为:
6.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路结构振动载荷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4步具体包括:
管路结构第i阶模态的均方根位移为:
式(3)中,φi(x)为管路结构第i阶最大值归一化后的模态振型,φi(xj)为xj测点的第i阶模态振型值;为xj测点的第i阶模态所对应的响应均方根值,n为试验测点个数。
7.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路结构振动载荷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5步具体包括:
根据模态分析理论,对于第i阶模态,如果在管路结构上施加惯性力m(xj)(2πfi)2φi(xj),(j=1,2,L,N),其中N为结构有限元模型自由度个数,则相应的结构静态变形曲线为第i阶模态振型φi(x),其中m(xj)为xj测点位置的集中质量;相应地,如果定义第i阶模态响应的均方根位移将第i阶模态振型φi(x)最大值归一化,那么,管路结构上施加惯性力则相应的静态变形曲线为第i阶模态响应的均方根位移因此,第i阶模态的均方根等效载荷可表示为:
对于管路结构随机振动响应,某一点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Pa(f),速度功率谱密度Pv(f)、位移功率谱密度Pu(f)之间的转换关系为:
由式(4)、(5)及(6)可得到管路结构模态均方根等效载荷的计算:
式(5)、(6)中的f为功率谱密度中的频率;式(7)中为第4步中获得的第i阶模态加速度均方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888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