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肽及其皮肤修复功能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19050.4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65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占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C12N15/11;C12N15/63;A61K38/08;A61K8/64;A61P17/02;A23L3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汉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9 | 代理人: | 冯华 |
地址: | 36241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肽 及其 皮肤 修复 功能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多肽应用领域,特别是皮肤修复多肽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肽及其皮肤修复功能的应用。本研究发现一种新型多肽,将其命名为:ZKSA‑P‑1001。进一步研究发现ZKSA‑P‑1001稳定性良好,具有较好的促皮肤伤口愈合能力。ZKSA‑P‑1001可用于具有修复皮肤功能的药品、术后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等的生产原料或辅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肽应用领域,特别是皮肤修复多肽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肽及其皮肤修复功能的应用。
背景技术
皮肤是机体与外界接触的第一道屏障,是机体免于脱水、损伤、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是维持内环境稳定和阻止微生物、化学物质等侵入的屏障。炎症、溃疡、严重烧伤、创伤、肿瘤术后以及先天性畸形等多种急慢性损伤引起的大面积皮肤缺损和难愈性皮肤溃疡,引发许多局部与全身各系统的变化,细菌极易入侵繁殖,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败血症休克、高代谢反应、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从而使机体不能维持正常的自稳状态,甚至导致死亡。具报道,约有15%的老年人遭受慢性皮肤创伤的困扰。就美国而言,每年用于老年患者创伤修复方面的费用就高达250亿美元。所有溃疡中约15-27%最终需外科手术截骨,但各国的比例略有不同。慢性皮肤溃疡的预后很差,由于该病慢性迁延、难以治愈且消耗甚大,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生活质量,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开发出安全、低毒、低成本低、高效的促皮肤愈合药物,降低其发病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前医药企业和科研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人体各组织器官的修复愈合中,皮肤创伤修复是最基本的模型。此外,皮肤创伤愈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是皮肤中多种类型细胞、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一种复杂而连续的分子、细胞、组织和整体之间的多层次反应过程。涉及到血液凝固、炎症的发生与发展、基质的合成、血管再生,纤维组织增生、再上皮化,创口收缩、组织重构等。可以把皮肤创伤愈合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过程:血凝期、炎症期、增殖期、组织重构四个相互重叠的时期,包括细胞的增殖、分化、上皮化、迁移及基质的合成与沉积。
已有许多研究表明,两栖动物含有促进皮肤修复的多肽,这些多肽能促进动物皮肤的快速愈合,从而达到伤口修复愈合的目的。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肽及其皮肤修复功能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分离的多肽,其包括:
(a)由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b)或在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经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同等活性的由(a)衍生的多肽。
优选地,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具体为:RWRFKWKK,亦即:Arg-Trp-Arg-Phe-Lys-Trp-Lys-Lys。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分离的多核苷酸,所述分离的多核苷酸编码前述多肽。
本发明的编码前述多肽的多核苷酸,可以是DNA形式或RNA形式。DNA形式包括cDNA、基因组DNA或人工合成的DNA。DNA可以是单链的或是双链的。
本发明的编码所述多肽的多核苷酸,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任何适当的技术制备。所述技术见于本领域的一般描述,如《分子克隆实验指南》(J.萨姆布鲁克等,科学出版社,1995)。包括但不限于重组DNA技术、化学合成等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重组表达载体,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包含前述分离的多核苷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90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