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的双温升梯级耦合循环热泵热水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0366.5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1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徐英杰;谢小东;蒋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H4/02 | 分类号: | F24H4/02;F25B1/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冷凝器 储水箱 水泵 出口 进口 节流装置 循环热泵 耦合 蒸发器 双温 热水器 梯级 节流装置进口 压缩机排气口 压缩机吸气口 蒸发器出口 温度热水 压缩机 中温水 | ||
一种高效的双温升梯级耦合循环热泵热水器,包括第一蒸发器、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一储水箱、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一蒸发器出口与第一压缩机吸气口相连,第一压缩机排气口与第一冷凝器的第一进口相连,第一冷凝器第一出口与第一节流装置进口相连,第一节流装置的出口与蒸发器的进口相连;第一储水箱的第一进口与第一冷凝器的第二出口相连,第一储水箱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水泵的进口相连,第一水泵的出口与第一冷凝器的第二进口相连;第二水泵的出口与第一储水箱的第二进口相连,第一储水箱的第二出口为中温水出口。本发明有效满足用户对多种温度热水需求的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泵领域,涉及一种双温升梯级耦合循环热泵热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政府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有着节能、无排放零污染的优点的热泵热水器得到迅速的发展。空气源热泵是由电动机驱动,利用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工作原理,以空气为冷热源制取热风或者热水的设备,它的优点是节能环保,可制冷可制热还可以制取热水,使用寿命长,也是国家“煤改电”政策中的一大优势选择。但是现有市场上的热泵均是采用将冷水加热至某一温度,再和冷水混合得到所需的温度,这样不但造成了大量的损失而且会增大压缩机的负荷,导致其使用寿命减少。同时,现有的热水器仅能制取一种温度的热水,需通过在水龙头处混合冷水来得到不同温度的热水,又造成损失,降低系统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热水器的无法满足用户对多种温度热水需求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效满足用户对多种温度热水需求的高效的双温升梯级耦合循环热泵热水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的双温升梯级耦合循环热泵热水器,所述热水器包括第一蒸发器、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一储水箱、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一蒸发器出口与第一压缩机吸气口相连,第一压缩机排气口与第一冷凝器的第一进口相连,第一冷凝器第一出口与第一节流装置进口相连,第一节流装置的第一出口与蒸发器的进口相连;第一储水箱的第一进口与第一冷凝器的第二出口相连,第一储水箱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水泵的进口相连,第一水泵的出口与第一冷凝器的第二进口相连;第二水泵的出口与第一储水箱的第二进口相连,第一储水箱的第二出口为中温水出口。
进一步,所述热水器还包括第二蒸发器、第三水泵、第四水泵、第二冷凝器、第二节流装置、第二压缩机、第二储水箱和第五水泵,所述第一储水箱的第三进口与第二蒸发器的第一出口相连,第一储水箱的第三出口与第三水泵和第四水泵的进口分别相连,第三水泵的出口与第二蒸发器的第一进口相连;第四水泵的出口与第二储水箱的第一进口相连,第二储水箱的第一出口与第五水泵的进口相连,第五水泵的出口与第二冷凝器的第二进口相连,第二冷凝器的第二出口又与第二储水箱的第一进口相连,第二储水箱的第二出口为高温水出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第一,本发明采用了梯级耦合技术,即一个机组提供两种不同温度的热源,通过将冷水与热源的梯级耦合,冷水将被分为两级加热,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制冷剂与冷水之间的换热温差,减少了损失,同时也就提高了系统能效。第二,本发明采用了双级循环的结构,与普通热泵相比可以大大的减小在低环境温度下单个压缩机的压缩比,改善压缩机工况,提高了单个压缩机的效率与系统的稳定性。第三,本发明采用了分级供水模式,传统的热泵热水器采用的高温水与冷水直接混合的方式,这样在混合过程有大量的损失,通过对系统进行改造优化,将冷水先加热至中等温度,若用户需要该温度的水就不需要与冷水进行混合,大大的增加了系统的损失,若用户需要更高温度的水,可以将中等温度的水再进行加热,这样就提高了热泵效率。第四,采用双级循环可以通过两台压缩机的匹配,减少在低环境温度下运行时的制热量衰退,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高效的双温升梯级耦合循环热泵热水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03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