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热性接枝共聚物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20581.5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66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雯雯;王栋;徐得立;鲁振坦;刘轲;王跃丹;刘琼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90/04 | 分类号: | C08F290/04;C08F220/18;C08F8/42;C08F8/30;C08F8/00;C08F112/12;C08F120/4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马辉 |
地址: | 430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热性 接枝 共聚物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耐热性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端基为双键的聚合物大分子单体;
2)制备耐热性接枝共聚物:取第二单体及步骤1)制备得到的所述端基为双键的聚合物大分子单体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得到耐热性接枝共聚物;
所述端基为双键的聚合物大分子单体为聚丙烯腈大分子单体、聚α-甲基苯乙烯大分子单体、聚α-甲基-p-甲基苯乙烯大分子单体、聚α-亚甲基-γ-丁内酯大分子单体、聚p-金刚烷基苯乙烯大分子单体、聚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大分子单体中的至少一种,且端基为双键的聚合物大分子单体为单尾、双尾、三尾或四尾结构中一种;
所述端基为双键的聚合物大分子单体的制备过程如下: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式制备得到大分子引发剂或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方式制备得到大分子链转移剂,对大分子引发剂或大分子链转移剂进行改性处理,得到端基为双键的聚合物大分子单体;所述大分子引发剂、大分子链转移剂的末端含有功能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耐热性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制备耐热性接枝共聚物的过程如下:
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存在下,控制反应温度为60~80℃,取质量比为2:1~4:1的第二单体及端基为双键的聚合物大分子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6~12h,制备得到耐热性接枝共聚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耐热性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基为双键的聚合物大分子单体的分子量为3000~15000g/mol。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耐热性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基团为端溴基、端氯基、羧基、羟基、氨基、异氰酸酯基或巯基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耐热性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体为丙烯酸正丁酯、异戊二烯或丁二烯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耐热性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二苯甲酰、过硫酸钾、过硫酸铵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耐热性接枝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性接枝共聚物包含主链和支链,所述每一个主链均包含多个随机间隔的分支点,每一个所述支链都在所述多个随机间隔的分支点的每一处连接至所述主链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耐热性接枝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链为第二单体聚合反应得到的软链段,所述支链为端基是双键的聚合物大分子单体聚合所得的耐热性硬链段,所述耐热性硬链段占耐热性接枝共聚物总质量的20%~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058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