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基于该探针的多模态纳米造影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21717.4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97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唐金海;吴旸;张薇;李浩;徐迪;何蕴藉;李建;邓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C07D209/10 | 分类号: | C07D209/10;C09K11/06;A61K49/22;A61K49/18;A61K49/00;A61K41/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韩朝晖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荧光 探针 基于 多模态 纳米 造影 及其 制备 应用 | ||
1.一种肿瘤靶向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式(Ⅰ)所示的结构,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氮气或氩气的保护下,以无水DMF或DMSO为溶剂,式(Ⅱ)结构的荧光染料IR-782和巯基乙胺反应,制得式(Ⅲ)中间产物NH2-IR-782;
2)在氮气或氩气的保护下,以无水DMF或DMSO为溶剂,在偶联剂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作用下,中间产物NH2-IR-782和甲硫氨酸反应后制得式(Ⅰ)结构的偶联产物,记为Met-IR-78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IR-782和巯基乙胺的摩尔比为1:(1-10),反应温度为25-50℃,反应时间为12-24小时;步骤2)中甲硫氨酸与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摩尔比为1:(3-15),NH2-IR-782和甲硫氨酸的摩尔比为1:(1-5),反应温度为25-50℃,反应时间为12-24小时。
4.一种多模态纳米造影剂,其特征在于,包括Fe3O4纳米粒子、普鲁士蓝和权利要求1式(Ⅰ)结构的近红外荧光探针Met-IR-782,所述多模态纳米造影剂具有核壳结构,以Fe3O4纳米粒子为核,普鲁士蓝包裹在Fe3O4纳米粒子表面为壳,Met-IR-782分布在核壳结构上并以酰胺键键合在Fe3O4纳米粒子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模态纳米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Fe3O4纳米粒子为巯基丁二酸修饰的Fe3O4纳米粒子DMSA@Fe3O4,尺寸为5-30nm;普 鲁士蓝壳层厚度为1-8nm。
6.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模态纳米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近红外荧光探针Met-IR-782,将Met-IR-782与表面带有羧基的Fe3O4纳米粒子进行偶联反应;或者采用表面带有羧基的Fe3O4纳米粒子、甲硫氨酸及NH2-IR-782直接偶联反应;
2)以步骤1)得到的Fe3O4纳米粒子作为铁源,在Fe3O4纳米粒子表面原位合成普鲁士蓝,制得所述的多模态纳米造影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模态纳米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是在氮气或氩气的保护下,以无水DMF或DMSO为溶剂,在偶联剂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的作用下,Met-IR-782和表面带有羧基的Fe3O4纳米粒子进行偶联反应,Met-IR-782与Fe3O4纳米粒子的质量比为(50-300mg):(20-100mg);或者,表面带有羧基的Fe3O4纳米粒子、甲硫氨酸及NH2-IR-782直接偶联反应,它们的质量比为(20-100mg):(100-300mg):(5-20mg);反应温度为25-50℃,反应时间为12-24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171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