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鼓风式机械通风海水冷却塔进风口优化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2153.6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2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双;邱晓东;於臻绯;李陆军;赵顺安;宋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25/12 | 分类号: | F28F25/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023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渡段 进风口 风机出口 海水冷却塔 风机进口 机械通风 鼓风式 风机 冷却塔 优化结构 出口过渡段 工作稳定性 开放状结构 水平导流板 断面风速 工程投资 工作效率 结构优化 对流场 收缩角 收缩状 塔结构 总阻力 最大化 均布 开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鼓风式机械通风海水冷却塔的进风口优化结构,包括进风口房间和风机,所述进风口房间和所述风机之间设置风机进口过渡段,所述风机出口端设置风机出口过渡段,所述风机进口过渡段为收缩状结构,所述风机出口过渡段为开放状结构,所述风机进口过渡段深度为2~5m,收缩角为21.80°~48.37°;所述风机出口过渡段深度为2~21m,开放角为5.44°~48.37°。风机还可设置出口过渡段的水平导流板。本发明对鼓风式机械通风海水冷却塔的进风口结构优化,从而可有效协助降低冷却塔的总阻力系数,且可以降低填料断面风速分布的均布系数,以及最大化的降低塔结构对流场的影响,提高冷却塔的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效率,节降工程投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冷却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鼓风式机械通风海水冷却塔进风口优化结构。
背景技术
机械通风式冷却塔由于其良好的冷却性能,广泛应用于火电厂、核电厂。机械通风冷却塔分为鼓风式和抽风式冷却塔。由于鼓风式机械通风冷却塔的风机安装在冷却塔进风口,与海水介质不接触,可以有效解决风机腐蚀问题;同时风机靠近地面安装,受外壳保护,比抽风式冷却塔更加安全,因此鼓风式机械通风海水冷却塔较适用于可靠性可用性要求较高的核岛厂用水系统。
机械通风冷却塔热力性能与塔内的气流特性密切相关,均匀顺畅的气流条件能够最大效率的发挥热水与冷空气的换热潜能,提高冷却塔的整体散热效果;同时良好的塔型设计对于降低整塔阻力、提高冷却塔整体性能和节省工程投资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机械通风冷却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冷却塔热气回流研究、防冻措施研究和噪音研究等等,而针对冷却塔内部结构优化的研究较少,然而,冷却塔的内部结构对其冷却效率有较大的影响,例如风机高度的设置、填料安装高度的设置、填料厚度的设置、喷头安装高度的设置、收水器至喷头的高度设置以及冷却塔出口收缩段高度的设置等对冷却塔的整塔阻力、冷却性能和资金消耗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对于冷却塔进风口的设计,对冷却塔的风机入口阻力和冷却塔的总阻力系数有较大的影响,而目前风机进口的进风口的结构设计比较单一,没有能充分考虑结构对阻力系数的影响,因此,为提高冷却塔的工作效率,需要对进风口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助于降低风机入口阻力和冷却塔的总阻力系数的鼓风式机械通风海水冷却塔的进风口优化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鼓风式机械通风海水冷却塔的进风口优化结构,对进风口形状和尺寸的设置进行调整,从而有效协助降低冷却塔的总阻力系数,提高冷却塔的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效率,节降工程投资。具体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鼓风式机械通风海水冷却塔的进风口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口房间和风机,所述进风口房间和所述风机之间设置风机进口过渡段,所述风机出口端设置风机出口过渡段。
优选的,所述风机进口过渡段为收缩状结构,所述风机出口过渡段为开放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进口过渡段深度为2~5m,收缩角为21.80°~48.37°;所述风机出口过渡段深度为2~21m,开放角为5.44°~48.37°。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的出口过渡段长度为7~21m,所述风机还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为设置在所述风机出口过渡段的中间位置的水平板。
优选的,所述进风口房间深度为1~4m。
优选的,所述风机出口为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包括以下几点:
1)本发明通过在风机两端设置风机进口过渡段和风机出口过渡段,并依据作业需求设计风机进口过渡段深度为2~5m,收缩角为21.80°~48.37°;风机出口过渡段深度为2~21m,开放角为5.44°~48.37°;进风口房间深度为1~4m;此结构可有效协助降低冷却塔的总阻力系数,降幅约为1.5,约占总阻力系数的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21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阻燃相变散热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枪械不停射保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