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片组件引出线折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22453.4 | 申请日: | 2018-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51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郑银辉;刘鹏宇;张东琦;胡悦;陈超;周翔;张海昀;沈兴耀;李志伟;孙岳懋 | 申请(专利权)人: |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00 | 分类号: | B21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41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件 引出 折弯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片组件引出线折弯设备,包括底座和支撑架,底座上设有折弯下模、折弯前模和折弯后模,折弯下模位于折弯前模和折弯后模之间,折弯下模与底座之间设有弹簧,支撑架上设有气缸,气缸连接折弯上模,折弯上模上设有上导套,折弯下模上设有下导套,折弯上模和折弯下模之间设有导柱,导柱穿过上导套和下导套,折弯上模朝向折弯下模的一面设有凸块,折弯下模朝向折弯上模的一面设有第一凹槽,凸块与第一凹槽配合,折弯前模和折弯后模上均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容置待加工的半片组件引出线。本发明能够降低人工作业成本,提升作业精度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组件加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半片组件引出线折弯设备。
背景技术
在光伏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半片组件的引出线进行直角折弯,目前是采用简易工装,通过手工进行折弯,先将一块铣有两边靠山的铝块固定在台面上,然后将引出线一端沿着铝块上铣出的靠山放平,一手压在引出线折弯部分,一手向下压引出线,使其成直角状态。
由于使用简易工装手工进行折弯,折弯精度差,容易出现引出线的折弯角度变大、引出线折弯部分出现倾斜、引出线变形等问题。在折弯好的成品引出线因上述的问题引出线折弯部分容易出现与电池片重叠,从而使电池片出现划伤及破碎,导致产生组件不良品。此外,由于需要大量的人工作业量,长期作业有损员工的手指关节,人工成本较高,且作业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半片组件引出线折弯设备,降低人工作业成本,提升作业精度和效率。
一种半片组件引出线折弯设备,包括底座和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架,所述底座上设有折弯下模、折弯前模和折弯后模,所述折弯下模位于所述折弯前模和所述折弯后模之间,所述折弯下模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气缸,所述气缸连接折弯上模,所述折弯上模在所述气缸的驱动下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折弯上模与所述折弯下模的形状相同且对应设置,所述折弯上模上设有上导套,所述折弯下模上设有下导套,所述上导套和所述下导套的位置对应,所述折弯上模和所述折弯下模之间设有导柱,所述导柱穿过所述上导套和所述下导套,所述折弯上模朝向所述折弯下模的一面设有凸块,所述折弯下模朝向所述折弯上模的一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一凹槽配合,所述折弯前模和所述折弯后模上均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用于容置待加工的半片组件引出线。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半片组件引出线折弯设备,使用时,将待加工的半片组件引出线放置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上,启动气缸作业,气缸带动折弯上模朝下运动,由于折弯下模位于折弯前模和折弯后模之间,且折弯上模与折弯下模的形状相同、对应设置,因此,引出线能够在折弯下模与折弯前模之间以及折弯下模与折弯后模之间被折弯,通过凸块与第一凹槽的配合,能够保证折弯的精度,防止引出线折摆入时出现偏离,杜绝在折弯时引出线折弯后出面倾斜,而通过上导套、下导套以及导柱的设置,能够确保冲压路径的直线性,折弯下模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弹簧,能够使折弯下模回弹到开始位置,方便操作人员取出已折弯好的引出线,采用该设备,自动化程度更高,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无需再手工按压弯折,能够减少人力成本,提升了作业精度和效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半片组件引出线折弯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折弯下模包括第一下模部和第二下模部,所述第一下模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下模部的尺寸,所述第一下模部和所述第二下模部组成L形结构,所述折弯前模的尺寸与所述第一下模部的尺寸匹配,所述折弯后模的尺寸与整个所述折弯下模的尺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折弯下模与所述折弯前模之间的间隙为0.35~0.6mm。
进一步地,所述折弯下模与所述折弯后模之间的间隙为0.35~0.6mm。
进一步地,所述折弯后模上设有折弯长度调节滑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24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