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布式家庭储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23320.9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82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胡俊华;彭宪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5 | 代理人: | 王茀智;龚清媛 |
地址: | 325603 浙江省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 家庭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家庭储能系统,其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以及MPPT追踪器,太阳能电池板通过MPPT追踪器、电池系统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分别与双向DC/AC变换器相连,双向DC/AC变换器与并网电路相连,并网电路与公共电网相连,在双向DC/AC变换器和并网电路之间的节点连接负荷电路,负荷电路与用户负载相连,电池系统包括电池模组和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管理系统BMS与电池模组一一对应相连用于采集对应电池模组的运行状态信息,电池管理系统BMS与储能逆变器相连,储能逆变器包括双向DC/AC变换器,储能逆变器控制电池系统的充电/放电切换;本发明的设计和调整更加灵活,保护更全面,使用户用电更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家庭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清洁能源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同时国家政策给予新能源行业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小型商业用户在住宅或办公场所的屋顶或墙体外表面增加了光伏板或薄膜幕墙,形成了一套分布式家用光伏系统,在该系统中加入储能电池,即形成一套分布式家庭储系统。
但是,现有系统可塑性单一,不能针对用户的不同光伏装机容量、不同用电需求进行适应性匹配,无法达到用户在功能和经济上的最优选择。而且,现有系统多存在不具有系统保护功能或者保护功能不完善的问题,影响系统的正常稳定工作,也不利于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分布式家庭储能系统,其电池系统采用模块设计,可根据用户的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输出功率和用户用电需求,调整电池系统的电池模组数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布式家庭储能系统,其包括电池系统1、双向DC/DC变换器2、太阳能发电装置、双向DC/AC变换器5、并网电路6和负荷电路7,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太阳能电池板3以及至少一个与太阳能电池板3相连的MPPT追踪器4,每组太阳能电池板3均通过一个MPPT追踪器4、电池系统1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2分别与双向DC/AC变换器5相连,双向DC/AC变换器5与并网电路6相连,并网电路6与公共电网相连,在双向DC/AC变换器5和并网电路6之间的节点连接负荷电路7,负荷电路7与用户负载相连,电池系统1包括至少一组电池模组和至少一个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管理系统BMS与电池模组一一对应相连用于采集对应电池模组的运行状态信息,电池管理系统BMS与储能逆变器相连,储能逆变器包括双向DC/AC变换器5,储能逆变器控制电池系统1的充电/放电切换。
优选的,所述的电池系统1包括多组电池模组和分别与多组电池模组对应连接的多个电池管理系统BMS,多个电池管理系统BMS均与一个储能逆变器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能源管理系统EMS,电池管理系统BMS通过能源管理系统EMS与储能逆变器相连。
优选的,所述电池系统1包括机柜100,机柜100设置高压箱9和多个用于放置电池模组和与电池模组相连的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电池箱8,电池模组由多个单体电池串联组成,电池模组包括模组正极和模组负极,高压箱9包括继电器和熔断器,模组正极通过继电器与正极母线相连,模组负极通过熔断器与负极母线相连。
优选的,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包括用于采集电池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的温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目为1-6个,分布在电池系统1的电池箱8内部。
优选的,所述储能逆变器通过RS485通讯接口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相连,电池管理系统BMS与高压箱9的继电器相连,控制继电器的闭合/断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33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