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热场温差控制的雾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4095.0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8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胡廷东;罗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新宜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流传感器 温度检测点 雾化组件 热场 温差 控制组件 温差控制 雾化装置 加热件 进气道 雾化 电信号传递 电源组件 工作功率 连接电源 连接控制 信号转化 自身加热 防干烧 检测 强弱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热场温差控制的雾化装置,其包括:一电源组件;一雾化组件;一控制组件,连接电源组件、雾化组件,一进气道,连接雾化组件,进气道中设置温差气流传感器,温差气流传感器具有能够自身加热的加热件,并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点、第二温度检测点,第一温度检测点用于检测加热件一端的温度、第二温度检测点用于检测加热件的另一端的温度,温差气流传感器连接控制组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热场温差控制的雾化装置的控制方法,在动态热场中,温差气流传感器将温度变化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控制组件,控制组件根据电信号的变化强弱,调整雾化组件的工作功率,使雾化后的口感佳,防干烧,避免了雾化不充分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热场温差控制的雾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一种电子烟雾化器,其包括一雾化组件、储油组件、电池组件、控制组件,雾化组件中设置有进气道,控制组件连接至雾化组件,储油组件通过导油棉连接到雾化组件的雾化器中,便于储油组件中的烟油进入到雾化器中,电池组件为控制组件、雾化组件提供电源。使用时,雾化组件的雾化器以恒定的功率工作,将烟油雾化,导油棉每次吸附的烟油是定量的,如果一次吸食的烟气量较大,则需要雾化的烟油就较多,而导油棉能吸附的烟油则不够,容易造成雾化器中的发热丝干烧;还有如果一次吸食的烟气量较小,而导油棉吸附的烟油不变,则烟油的雾化不充分,导致口感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利用热场温差控制的雾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具有口感均匀的特性。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利用热场温差控制的雾化装置,其包括:
一电源组件;
一雾化组件;
一控制组件,连接电源组件、雾化组件,
一进气道,连接所述雾化组件,所述进气道中设置一温差气流传感器,所述温差气流传感器具有能够自身加热的加热件,并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点、第二温度检测点,第一温度检测点用于检测加热件一端的温度、第二温度检测点用于检测加热件的另一端的温度,所述温差气流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道中设置咪头,所述咪头连接所述温差气流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件一端固定并密封,第一温度检测点实时检测加热件一端的温度,所述加热件的另一端裸露在进气道中,第二温度检测点实时检测加热件另一端的温度。
一种利用热场温差控制的雾化装置的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咪头开始检测吸气状态,是否在吸烟,若不是在吸烟,则继续检测;若在吸烟,则进入下一步;
b、启动温差气流传感器,初始状态时,传感器对其自身检测点表面加热,第一温度检测点的温度为TS1,第二温度检测点的温度为TS2,在静态热场中即无气流流动时TS1=TS2,而在动态热场中即气流流动时TS1≠TS2;
c、令ΔT=TS2-TS1,在动态热场中,温差气流传感器将温度变化ΔT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控制组件,控制组件根据电信号的变化强弱,调整雾化组件的工作功率。
进一步地,定义进气道的截面为S,进气道中空气的流速为V,在Δt时间内,进气道中气体的通量为Q,Q=S×V×Δt,调整后的雾化组件的功率为P=f(Q,Δt)。
进一步地,定义第二温度检测点的温度TS2为温度参考值,第一温度检测点的温度TS1,在Δt时间内,进气道中有通量为Q的空气流向雾化组件,带走一部分热量,第一温度检测点的温度TS1的温度降低,ΔT=TS2-TS1的差值变大,差值越大,温差气流传感器根据差值的不同输出不同的电信号。
进一步地,在步骤c中,控制组件根据接收到电信号的强弱,判断进气道中空气的流速为V的大小、热场状态变化的快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新宜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新宜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40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