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整形添加剂提高机制砂整形效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24643.X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9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叶青;张泽南;施韬;马成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0/02 | 分类号: | C04B20/02;C04B24/18;C04B24/12;C04B103/5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朱思兰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整形 添加剂 提高 机制 效率 方法 | ||
一种基于整形添加剂提高机制砂整形效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由原料矿石碎石到机制砂的干法工艺的生产线上,向原料矿石中添加整形添加剂;所述整形添加剂的添加质量为原料矿石质量的0.001%~0.5%;本发明提出了整形添加剂的新概念,在由原料矿石碎石到机制砂的破碎和整形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防止石粉粒子团聚和粘聚,改善物料流动性,提高筛分效率,从而能提高机制砂生产工艺中的破碎和整形效率,且其掺加量不超过0.5%;所述整形添加剂具有助磨作用、石粉的分散作用,而且不影响砂浆的使用性能甚至有助于砂浆的使用性能;掺加本发明所述整形添加剂后所生产的机制砂,石粉含量可降到8.0%以下,机制砂产量可提高约9%。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机制砂整形效率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整形添加剂提高机制砂整形效率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近20~30年来,建筑业迅猛发展,用于水泥砂浆的天然砂资源已越来越少或接近枯竭。为此,开发由岩石加工而成的机制砂显得十分重要。有用鹅卵石加工成机制砂,有用石灰石、砂岩、石英岩和花岗岩等加工成机制砂。但未通过整形的机制砂,粒型差毛刺多,不受欢迎。机制砂生产工艺有干法和湿法二种工艺。对于干混砂浆而言,宜采用干法工艺制砂,即采用的岩石原料是干的,生产出来的机制砂还是干的,由此生产得到的机制砂可以免烘干。
机制砂的干法生产工艺:①破碎:干的碎石通过破碎,使粒型达到所需要的大小。②筛分分级:将机制砂进行分级,精细控制机制砂的级配,其中不合格的物料返回进行重新破碎,多余石粉经除尘集粉系统收集。③整形(老的工艺中不含整形)(粒型优化):机制砂进入粒优机,进行优化,有效地去除准成品砂表面的毛刺和残余棱角。④分离石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石粉经筛分并经除尘器收集。⑤成品储存:成品机制砂由输送系统送至成品料库。
所谓机制砂的整形,就是将初级机制砂送入特定的整形(粒型优化)设备中通过“石打石”或“石打铁”的工艺,进行优化,有效地去除准成品砂表面的毛刺和残余棱角。产品颗粒接近立方体,粒形好、级配合理、细度模数可调节。
石灰石的主要矿物为方解石,莫氏硬度低,易通过整形工艺优化机制砂的粒型。花岗岩中的主要矿物为石英和长石等,莫氏硬度高,其整形效率比石灰石机制砂低。目前,采用石灰石、且通过整形加工得到的机制砂,可部分替代、也可全部替代天然砂用于配制干混砂浆。
对于干混砂浆,在砂浆和易性良好、收缩小和强度保证的条件下,其配合比大约为胶凝材料(水泥+粉煤灰+矿渣微粉+石灰石粉+其他矿物粉):已整形的机制砂=200:800千克/吨。对于M10的砂浆并采用42.5级通用硅酸盐水泥,每吨干混砂浆中水泥+其他胶凝材料等(石灰石粉)大约=125+75千克。由此可见,留在机制砂中的石灰石粉应小于8%~10%,多余的石粉将(严重)影响砂浆的性能。
但在实际机制砂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石灰石的莫氏硬度低和易整形,在这种由石灰石加工破碎并通过整形优化制得的机制砂中的石粉(小于0.08mm的颗粒)含量高,一般为30%左右。由于石粉多,石粉易粘在砂颗粒表面,不仅降低了整形效率,而且会影响砂与水泥石的粘结强度;石粉易成团,会降低砂浆的强度;留在机制砂中的石粉过多,会降低砂浆的各种性能。而且不易使石粉由机制砂中分离出来。
(三)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整形添加剂这一新概念,即采用表面活性剂作为整形添加剂的解决方案。本发明将整形添加剂添加到机制砂生产线的原料矿石碎石的入口,并按机制砂的台时产量连续添加一定剂量的整形添加剂,确保机制砂中石灰石粉应小于5%~10%,以提高整形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整形添加剂提高机制砂整形效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由原料矿石碎石到机制砂的干法工艺的生产线上,向原料矿石中添加整形添加剂;
所述整形添加剂的添加质量为原料矿石质量的0.001%~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46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