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力旋转感应驱动仿生鱼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6178.3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3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翟凤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翟凤平 |
主分类号: | A01K85/01 | 分类号: | A01K85/01;A01K8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3300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场 转动装置 仿生鱼饵 旋转感应 主体外壳 磁力 诱鱼 可伸缩吊臂 挂钩装置 缓慢释放 旋转磁铁 磁铁 驱动 浮漂 假饵 浮力舱室 感应驱动 装置组成 蠕动 目标鱼 直立 铅坠 水中 转动 波浪 引诱 悬挂 水面 |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力旋转感应驱动仿生鱼饵装置。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其特征是磁力旋转感应驱动仿生鱼饵装置是由主体外壳装置、磁场转动装置、可伸缩吊臂挂钩装置和缓慢释放诱鱼味道装置组成,主体外壳装置通过其设置在顶端的浮力舱室和其下端的铅坠使其在水中保持直立姿态,磁场转动装置设置在主体外壳装置的磁场转动舱内,磁场转动装置是通过把动力浮漂设置在水面,在波浪的作用下动力浮漂带动磁场转动装置的旋转磁铁旋转,将带磁铁的假饵悬挂在可伸缩吊臂挂钩装置的两端,使带磁铁的假饵受到旋转磁铁的感应驱动而旋转蠕动,同时利用缓慢释放诱鱼味道装置所发出的诱鱼味道来引诱目标鱼靠近钓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垂钓技术领域,特别是针对解决在定点垂钓过程中作为鱼饵的假虫饵不能像真虫饵一样始终在水中翻转蠕动的问题。
背景技术
垂钓者在自然界定点垂钓过程中,往往喜爱使用蚯蚓、红虫、沙蚕和蛆虫等虫饵垂钓,可是使用虫饵垂钓所存在的问题很多,首先如果要把真的虫饵固定在钩上,必须使用鱼钩穿透真的虫饵身体挂在鱼钩上,结果会导致其死亡而失去活力,其次由于使用真饵,会将病菌带入鱼塘或水库污染环境,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采用不断抖动鱼竿的方法使死亡的鱼饵或假饵活动,其缺点是首先抖动鱼竿动作生硬且只能将鱼饵上下动,不能使其左右摆动和翻转蠕动仿生效果不好,其次抖动鱼竿会使鱼饵被不断拉近,使钓点变浅浮漂失去作用,再次用人力长时间抖动鱼竿也是不可能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力旋转感应驱动仿生鱼饵装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其特征是磁力旋转感应驱动仿生鱼饵装置是由主体外壳装置、磁场转动装置、可伸缩吊臂挂钩装置和缓慢释放诱鱼味道装置组成,主体外壳装置通过其设置在顶端的浮力舱室和设置在其下端的铅坠使其在水中保持直立姿态,磁场转动装置设置在主体外壳装置的磁场转动舱内,磁场转动装置是通过把动力浮漂设置在水面,动力浮漂连接主线穿过主体外壳装置上端的线孔与磁场转动装置连接,在波浪的作用下动力浮漂带动磁场转动装置的旋转磁铁在磁场转动舱内旋转,将可伸缩吊臂挂钩装置的中心设置在主体外壳装置的上端,使可伸缩吊臂挂钩装置的两端与旋转磁铁的磁场方向一致,将带磁铁的假饵通过挂钩线悬挂在可伸缩吊臂挂钩装置的两端,使带磁铁的假饵的悬挂高度与设置在磁场转动舱内的旋转磁铁的高度一致,将缓慢释放诱鱼味道装置设置在主体外壳装置中的味道缓释舱内组成磁力旋转感应驱动仿生鱼饵装置。
主体外壳装置是由外壳、线孔、浮力舱室、磁场转动舱、味道缓释舱、铅坠舱室和铅坠组成,外壳是由无磁的硬质材料制成,其外形是中空的柱形,如圆柱形、方柱形或椭圆柱形,在外壳顶端的中心设置有线孔,线孔是自主体外壳装置顶端的中心向下经过浮力舱室连接磁场转动舱顶部中心的过线孔,其作用是使动力浮漂主线穿过线孔连接磁场转动装置的旋转磁铁,浮力舱室是设置在主体外壳装置上部的空气舱,其作用是与设置在主体外壳装置底部的铅坠配合使主体外壳装置在水中保持直立姿态,磁场转动舱、味道缓释舱和铅坠舱室是依次设置在主体外壳装置的中部、下半部和底部的3个舱室,磁场转动舱是设置磁场转动装置的舱室,磁场转动舱顶部连接线孔,在磁场转动舱内设置中轴轴孔和发条弹簧固定点,在磁场转动舱的中部两侧对应设置2个中轴轴孔,在一侧的中轴轴孔的斜上方磁场转动舱的内侧设置发条弹簧固定点,磁场转动舱的下方是味道缓释舱,味道缓释舱是两侧设置味道浓缩体装卸孔的舱室,由于缓慢释放诱鱼味道装置是由吸附性很强直径稍大于味道浓缩体装卸孔的海绵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球状体,安放缓慢释放诱鱼味道装置时轻微挤压弹性球状体即可通过味道浓缩体装卸孔装进味道缓释舱,卸除缓慢释放诱鱼味道装置时只需使用直径小于味道浓缩体装卸孔柱状物体穿过一侧的味道浓缩体装卸孔将缓慢释放诱鱼味道装置从另一侧味道浓缩体装卸孔推出即可,铅坠舱室是设置铅坠的舱室,其容积是依据铅坠的体积设定的,将铅坠的重量设置为大于浮力舱室与动力浮漂的浮力之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翟凤平,未经翟凤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61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