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隧道多功能检查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26900.3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7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唐祥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H02G9/08;H02J7/35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周发军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隧道 多功能 检查井 | ||
本发明涉及电缆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隧道多功能检查井,包括井体,井体的顶部中央通过光伏支架设有太阳能电板,井体的内腔顶部中央设有蓄电池箱,太阳能电板通过逆变器与蓄电池箱电性连接,蓄电池箱的底部中央设有绝缘柱,绝缘柱的左右两侧均匀对称间隔嵌有LED灯,LED灯与蓄电池箱电性连接,上下两组LED灯之间管套,管套贯穿于绝缘柱的内腔,且管套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电缆支架,左侧电缆支架的左端与右侧电缆支架的右端均间隔设有两组电缆线孔,井体的内壁上下间隔环绕嵌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的内腔滑动卡接有第一滑块;本发明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电缆隧道用检查井功能性不强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隧道多功能检查井。
背景技术
现有电缆沟、电缆隧道一般仅设置方便人员检修的检修口或安全孔,工业性厂区或变电所内隧道的安全孔间距不宜大于75m。如未设置有效的通风设施,沟道内空气污浊,影响检修人员生命安全。沟底设排水坡度或导流槽,汇集至集水坑后通过PVC管排至就近排水检查井,由于电缆隧道(电缆沟)的深度加上集水坑的深度,一般比排水管网的深度低,不能有效地自然排水甚至倒灌,造成电缆隧道(电缆沟)内大量积水。电缆沟未设置照明设施,不方便检修。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隧道多功能检查井,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电缆隧道用检查井功能性不强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电缆隧道多功能检查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的顶部中央通过光伏支架设有太阳能电板,所述井体的内腔顶部中央设有蓄电池箱,所述太阳能电板通过逆变器与蓄电池箱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箱的底部中央设有绝缘柱,所述绝缘柱的左右两侧均匀对称间隔嵌有LED灯,所述LED灯与蓄电池箱电性连接,上下两组所述LED灯之间管套,所述管套贯穿于绝缘柱的内腔,且管套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电缆支架,左侧所述电缆支架的左端与右侧所述电缆支架的右端均间隔设有两组电缆线孔,所述井体的内壁上下间隔环绕嵌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的内腔滑动卡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端部连接有爬梯,所述井体的内腔底部设有梯形过滤装置,所述井体的底部中央贯穿设有废水池,所述废水池的左右两侧下部和井体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排水管;
所述绝缘柱的内腔左右两侧均上下间隔对称设有第二滑轨,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滑轨之间通过第二滑块与套管相连;所述井体的右侧上方中央设有窗框,所述窗框的顶部内壁铰接有与之配套的窗门,所述窗门的底部中央设有与窗框相配合的开关,所述窗门的中央贯穿嵌有防水透气膜;所述梯形过滤装置包括梯形渗透箱、过滤网和排水孔,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梯形渗透箱的上表面,所述排水孔分布于梯形渗透箱的底部左右两侧和中央,且左右两侧排水孔分别与左右两侧所述排水管的顶部贯通连接,中央所述排水孔与废水池的顶部贯通连接。
优选地,所述井体的顶部和右侧上方均为倾斜角度不一的斜面结构,且井体的顶部右侧延伸出一定长度。
优选地,所述绝缘柱的底部设有液位检测装置。
优选地,所述窗框的一侧嵌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通过模数转换器与液位检测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块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操作按钮设置于爬梯的表面,且控制器与第一滑块均与蓄电池箱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爬梯的顶部位于窗框的斜下方,所述爬梯的底部位于梯形过滤装置的上方。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瑞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69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