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脸识别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7407.3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5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郭子青;周海涛;惠方方;谭筱 | 申请(专利权)人: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润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脸识别 可信执行环境 信息处理 终端设备 控制应用程序 安全性要求 属性信息判断 场景 并行执行 串行执行 快速响应 属性信息 信息安全 应用程序 调用 申请 保证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人脸识别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其中,方法包括:获取调用人脸识别的应用程序的属性信息;根据属性信息判断人脸识别过程是否需要在可信执行环境TEE下执行;如果人脸识别过程需要在可信执行环境TEE下执行,则控制应用程序进入可信执行环境TEE模式,并在可信执行环境TEE下串行执行人脸识别过程的步骤;如果人脸识别过程无需在可信执行环境TEE下执行,则控制应用程序进入普通执行环境REE模式,并在普通执行环境REE下并行执行人脸识别过程的步骤。本申请实施例的人脸识别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能够保证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下的信息安全,又能够实现安全性要求相对不高的场景下的快速响应。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脸识别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人脸识别,已广泛应用于身份认证、移动支付、模拟动态表情等场景。例如,用户需要登录一个安全应用程序(理财APP)时,可通过该应用程序开启人脸识别功能,获取用户的人脸信息,与预存的人脸信息比对。如果比对一致,则认证通过,用户登录成功。而如何提高诸如身份认证、移动支付等操作的安全性,降低用户的信息被盗取的风险,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申请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人脸识别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能够保证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下的信息安全,又能够实现安全性要求相对不高的场景下的快速响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人脸识别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调用人脸识别的应用程序的属性信息;
根据所述属性信息判断人脸识别过程是否需要在可信执行环境TEE下执行;
如果所述人脸识别过程需要在所述可信执行环境TEE下执行,则控制所述应用程序进入可信执行环境TEE模式,并在所述可信执行环境TEE下串行执行所述人脸识别过程的步骤;
如果所述人脸识别过程无需在所述可信执行环境TEE下执行,则控制所述应用程序进入普通执行环境REE模式,并在普通执行环境REE下并行执行所述人脸识别过程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应用程序的属性信息包括所述应用程序的安全级别。
可选的,所述人脸识别过程包括检测人脸步骤、获取人脸元素步骤、人脸活体检测步骤以及人脸识别步骤。
可选的,所述检测人脸步骤,包括:
向被摄物发射红外光;
捕获经过所述被摄物的红外图像;
将所述红外图像发送至微控制单元MCU,并利用所述微控制单元MCU对所述红外图像进行处理,以获取红外图像数据;以及
将所述红外图像数据通过预设接口提供给所述应用程序,以使所述应用程序调用所述红外图像数据。
可选的,所述获取人脸元素步骤,包括:
拍摄被摄物的可见光图像;
将所述可见光图像发送至微控制单元MCU,并利用所述微控制单元MCU对所述可见光图像进行处理,以获取可见光图像数据;以及
将所述可见光图像数据通过预设接口提供给所述应用程序,以使所述应用程序调用所述可见光图像数据。
可选的,所述人脸活体检测步骤,包括:
向被摄物发射红外光和所述结构光;
捕获经过所述被摄物的红外图像和所述结构光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74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