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度可控的吸声材料流阻测量仪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7729.8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9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柱;邹强;叶望青;陈剑;毕传兴;李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7/10 | 分类号: | G01N7/1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试件筒 试件 吸声材料 加热圈 上筒 温度可控 测量仪 栅格板 柱状筒 流阻 下筒 压差检测单元 红外测温仪 活塞 厚度检测 活塞移动 气源管路 贴合设置 温度环境 应用提供 中心设置 轴向间隙 抽气泵 内侧壁 外接孔 直立 底端 分隔 气源 下段 检测 | ||
1.一种温度可控的吸声材料流阻测量仪,其特征是:
设置试件筒(1)为直立的柱状筒,柱状筒的底端封闭,其顶端敞口上安装有端盖(2),在试件筒(1)中,与试件筒(1)的内侧壁相贴合设置有加热圈;所述加热圈分段设置为下段加热圈(4)和上段加热圈(3),利用下段加热圈(4)和上段加热圈(3)之间的轴向间隙形成环形凹槽,栅格板(5)安装在所述环形凹槽中,试件放置在所述栅格板(5)上,使试件筒(1)由试件板分隔为下筒腔和上筒腔;
在所述柱状筒(1)的底端中心设置气源外接孔,所述气源外接孔通过气源管路与抽气泵(7)相连通,在所述气源管路上设置气体流量传感器(9);针对试件筒(1)内的下筒腔和上筒腔设置压差检测单元,包括压差计(8)和分别在压差计(8)与试件筒(1)的下筒腔和上筒腔形成连通的两路测压管路;所述压差检测单元在试件筒(1)的径向对称位置上设置为两套;
在所述试件筒(1)的上筒腔中设置活塞,活塞杆的杆端经端盖(2)凸伸,在所述活塞杆凸伸的杆端设置有厚度指示器,利用活塞在试件筒(1)的上筒腔内的移动,并通过厚度指示器对试件厚度进行检测;
在所述试件筒(1)的上方、处在径向对称的位置上设置两组红外测温仪,用于对试件温度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可控的吸声材料流阻测量仪,其特征是:在上筒腔和下筒腔的侧壁上开设测压口,分别是上筒腔测压口和下筒腔测压口,所述上筒腔测压口处在紧贴上段加热圈的顶端的高度位置处,下筒腔测压口处在紧贴下段加热圈的底端的高度位置处;压差计(8)的两路测压管路一一对应通过上筒腔测压口和下筒腔测压口与上筒腔和下筒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可控的吸声材料流阻测量仪,其特征是:所述下段加热圈(4)和上段加热圈(3)内径相同,且厚度相等;所述上段加热圈(3)的轴向长度不小于试件厚度的两倍;下段加热圈(4)的轴向长度不小于试件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可控的吸声材料流阻测量仪,其特征是:所述加热圈采用陶瓷加热圈,设置所述流阻测量仪为耐高温仪器,包括在所述试件筒(1)以及测压管路的外壁上设置保温层,可以是涂抹保温隔热涂料,耐受温度不低于8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可控的吸声材料流阻测量仪,其特征是:所述栅格板(5)为均匀分布有通孔的孔板,所述通孔是短边长度不小于10mm的矩形孔,栅格板(5)上的穿孔率不小于80%;在栅格板(5)与试件筒(1)的筒底部之间存在有足够的距离,以使气流平稳,所述足够的距离是指不小试件直径,且不小于试件厚度的距离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可控的吸声材料流阻测量仪,其特征是:设置如下性能参数:
所述抽气泵的最低气流线速度为0.5×10-3m/s;
所述压差计最低能检测出0.1Pa的压强值,压差计精度至少为±5%;
所述流量计最低能检测0.5×10-3m/s的流量值,流量计精度至少为±5%;
所述测温仪最高测量温度不低于850℃,测温仪精度至少为±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可控的吸声材料流阻测量仪,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实现流阻测量:
步骤1、将试件放置在试件筒内栅格板上,保证试件与试件筒壁之间的气密性,利用活塞平整试件,待试件自然松弛后,利用厚度测量仪测量试件厚度d;
步骤2、加热圈投入工作,将试件加热并保持在设定温度直至测试结束;
步骤3、开启抽气泵,当气流线速度qv稳定在0.5×10-3m/s时,记录压差计的示值Δp,则测流阻R为:R=Δp/q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772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