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电源利用率的电吹风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27963.0 | 申请日: | 2018-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57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双春;吴剑红;魏肃;柴智;黄志强;刘全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7/28 | 分类号: | H02P7/28;H05B1/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加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4 | 代理人: | 王春霞 |
地址: | 361011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中国(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吹风 控制电路 发热丝 高电源 直流电机 电路板 电力资源 功率控制电路 零点检测电路 电子元器件 发热量 电机功率 电路结构 降压限流 节能环保 开关电源 空气加热 占用空间 单片机 热风 吹出 限流 生产成本 串联 供电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电源利用率的电吹风控制电路,包括发热丝功率控制电路、电机功率控制电路、零点检测电路以及单片机。本发明提供的高电源利用率的电吹风控制电路,通过在直流电机的供电回路上串联发热丝,利用发热丝的限流功能,降低直流电机两端的电压,以实现开关电源的功能,使直流电机能够以额定功率工作,降低电吹风电路板发热量的同时,将发热丝降压限流时产生的热量为电吹风内部的空气加热,以使电吹风能够吹出热风,避免了电力资源的浪费。本发明提供的高电源利用率的电吹风控制电路,电路结构简单,使用的电子元器件少,不仅减少了生产成本和电吹风电路板占用空间,还提高了电力资源的利用率,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电源利用率的电吹风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电吹风是家庭和酒店里常备的小型电器,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提高,要求电吹风具有更小的体积、更大的运行功率以及更多的档位选择。目前市场上的电吹风一般采用直流电机,以达到吹风的效果,现有的电吹风控制电路一般采用开关电源将交流市电转换为直流电机可用的电源,然而开关电源工作时发热量较大,且电风扇内部的空间小,容易导致电路板温度过高。同时现有电吹风的控制电路,通过开关电源对电源进行转换时,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电能以热能的形式被消耗,造成了电力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电源利用率的电吹风控制电路,以降低电吹风电路板工作时的温度,同时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电源利用率的电吹风控制电路,包括发热丝功率控制电路、电机功率控制电路、零点检测电路以及单片机;
所述电机功率控制电路包括双向可控硅T1、三极管Q1、发热丝HEAT1、整流桥和直流电机;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至所述单片机的第一I/O端口;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至地线;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双向可控硅T1的门极;所述双向可控硅T1的一个主电极与第一交流输入端相连,所述双向可控硅T1的另一个主电极与所述整流桥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所述整流桥的另一输入端通过发热丝HEAT1连接至第二交流输入端;所述整流桥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直流电机的两端相连;
所述发热丝功率控制电路包括双向可控硅T2、三极管Q2和发热丝HEAT2;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至所述单片机的第二I/O端口;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至地线;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双向可控硅T2的门极;所述双向可控硅T2的一个主电极与所述第一交流输入端相连,所述双向可控硅T2的另一个主电极通过所述发热丝HEAT2连接至所述第二交流输入端;
所述零点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7、电阻R8和电容C1;所述电阻R7和所述电阻R8依次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交流输入端和地线之间;所述电阻R7和所述电阻R8的公共端连接至所述单片机的第三I/O端口;所述电容C1与所述电阻R8并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直流电机为24V/24W的直流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丝HEAT1的电阻值为200Ω。
进一步地,所述三极管Q1和所述三极管Q2均为NPN型三极管。
本发明提供的高电源利用率的电吹风控制电路,通过在直流电机的供电回路上串联发热丝,利用发热丝的限流功能,降低直流电机两端的电压,以实现开关电源的功能,使直流电机能够以额定功率工作,降低电吹风电路板发热量的同时,将发热丝降压限流时产生的热量为电吹风内部的空气加热,以使电吹风能够吹出热风,避免了电力资源的浪费。本发明提供的高电源利用率的电吹风控制电路,电路结构简单,使用的电子元器件少,不仅减少了生产成本和电吹风电路板占用空间,还提高了电力资源的利用率,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79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