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环氧树脂体系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8335.4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6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梁国正;韩建;王志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立一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L27/18;C08K9/04;C08K7/26;C08K3/04;C08J5/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兴市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环氧树脂 环氧体系 胶液 制备 丙二醇甲醚醋酸酯 纳米聚四氟乙烯 改性二氧化硅 耐磨性 单官能团 耐热性能 双官能团 阻燃性能 固含量 粒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环氧树脂体系,其制备包括将改性二氧化硅加入双官能团环氧体系中,加入单官能团环氧体系、纳米聚四氟乙烯粒子,得到胶液;用丙二醇甲醚醋酸酯调节胶液固含量为50%,得到改性环氧树脂体系,其为基础制备的板材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耐热性能,尤其是耐磨性突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性环氧树脂体系。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各个应用领域也相应的对不同的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耐高温、耐烧蚀、耐磨等。随着阻燃的重视,要求产品具有阻燃性能,阻燃是有等级要求的,分别为UL94 V-2、UL94 V-1和UL94 V-0级别,其中UL94 V-0级别为现有的判定物质是否阻燃的国际标准。在防火与环保之间寻找平衡点,是未来阻燃产品发展的重要节点。阻燃剂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随着欧洲一系列环保政策出台,其发展应用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限制。如何在保障人员和财产免受火灾威胁的同时,又能使阻燃剂对人体和环境存在的潜在危害降到最低,是国内阻燃剂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及下游电子电气、建材、交通及家具等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单纯的树脂已经不能满足覆铜板的应用,即使耐热性能较好的氰酸酯树脂,其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介电系数:2.8~3.2;介电损耗因子:0.002~ 0.003),高耐热性(玻璃化转变温度:280~295℃),同时氰酸酯树脂还具有低收缩率,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粘结性能等,也因为固化不足、脆性大等缺陷未能在大量应用。所以,采用复合技术,不仅是综合有机无机材料的优点,还要配伍不同的有机组分,有希望制备出符合工业应用的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性环氧树脂体系,以其为基础,制备的板材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优良的耐热性、阻燃性、加工性以及力学性能;同时本公司一并申请了多个专利,从不同的方向阐述核心发明点,尤其是纵向深入,期望获得全面的保护。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性环氧树脂体系,所述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纳米二氧化硅泡沫分散于甲苯中,然后加入丙酸乙烯酯、重氮乙酸叔丁酯和烯丙基芳烷基酚;于110℃下搅拌30分钟;然后加入四甲基乙二胺,分散均匀后再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锌,回流反应7小时,最后加入丙酮得到固含量为40%的改性二氧化硅;
(2)室温下,混合3,3’-二硫代二丙酸、二氯甲烷、丙酮;然后加入间硝基苯磺酸吡啶盐与磷酸二苯酯,搅拌10分钟后加入甲基丁炔醇,搅拌35分钟后再加入2,3-环氧基环戊基环戊基醚,搅拌50分钟后加入苄叉苯胺,继续搅拌5分钟;然后加入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继续搅拌30分钟,得到单官能团环氧体系;
(3)将氧化石墨烯与异构十一醇聚氧乙烯醚混合10分钟后加入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中,125℃搅拌5分钟,然后加入环碳酸酯,于110℃搅拌15 分钟,得到双官能团环氧体系;所述环碳酸酯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4)将改性二氧化硅加入双官能团环氧体系中,150℃搅拌20分钟,然后于75℃下,加入单官能团环氧体系、纳米聚四氟乙烯粒子,搅拌90分钟,得到胶液;
(5)用溶剂调节胶液固含量为50%,得到改性环氧树脂体系。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泡沫、丙酸乙烯酯、重氮乙酸叔丁酯、烯丙基芳烷基酚、四甲基乙二胺、二月桂酸二丁基锌的质量比为1∶1∶0.5∶1.5∶0.5∶0.008。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2)中,3,3’-二硫代二丙酸、二氯甲烷、丙酮、间硝基苯磺酸吡啶盐、磷酸二苯酯、甲基丁炔醇、2,3-环氧基环戊基环戊基醚、苄叉苯胺、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的质量比为0.005∶0.15∶1∶0.002∶0.2∶ 0.02∶1∶0.3∶0.05;加入甲基丁炔醇的时间为2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立一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嘉兴立一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83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