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氮损失的生物强化堆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8612.1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6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魏自民;吴俊秋;蔡柏岩;骆生;曹金香;李艳杰;刘振勇;王洪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F17/00 | 分类号: | C05F17/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何强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堆肥 硫酸铵 氮损失 接收液 氨氧化细菌 稀硫酸溶液 生物强化 回喷 氨气 含糖废弃物 气体收集瓶 氮损失量 动态检测 堆肥过程 堆肥物料 排放气体 去离子水 棕色气体 氨溶液 腐殖酸 溶液pH 生成量 收集瓶 回收 释放 检测 | ||
一种减少氮损失的生物强化堆肥方法,涉及一种堆肥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堆肥方法氮损失严重的问题。方法:一、将堆肥物料调节到适宜堆肥的状态,接入氨氧化细菌;二、堆肥过程采用稀硫酸溶液调节棕色气体收集瓶中去离子水的pH,获得硫酸铵接收液,动态检测气体收集瓶中溶液pH值的变化,当pH值接近中性时用稀硫酸溶液再次调硫酸铵接收液pH,直至堆肥排放气体检测不到NH3为止;三、将回收硫酸铵接收液分批次回喷至堆肥中,再次接入氨氧化细菌;四、在堆肥降温期,回喷氨溶液的同时还添加含糖废弃物。本发明能够减少氨气的释放,降低氮损失量,并提高堆肥腐殖酸的生成量。本发明用于堆肥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堆肥方法。
背景技术
堆肥作为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在环境修复领域同样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包括土壤修复、重金属吸附以及治理多环芳烃污染等。然而,随着人们对堆肥产品需求的增大,堆肥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尤其是由堆体中释放出的恶臭气体,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堆肥中的恶臭物质主要以氨气(NH3)、硫化氢(H2S)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为主,其中NH3的挥发带来的氮损失对堆肥品质的影响最大,可占总氮损失的32.3%-50.0%。
堆肥初始,为保证堆肥的正常进行,物料中必须含有充足的氮源以满足微生物正常生长的需要。堆肥前期,微生物为满足自身代谢分解有机质,释放出大量的铵态氮,而当堆肥的温度升高到40℃以上时,铵态氮就会以NH3的形式挥发,这也是堆肥高温期恶臭气味较重,而降温期气味明显变弱的主要原因。目前,许多研究采用调节pH、碳氮比、含水率以及加入镁盐等物理化学方法来减少氮损失。然而,这些方法对堆肥进程影响较大,甚至会带来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堆肥方法氮损失严重的问题,提供一种减少氮损失的生物强化堆肥方法。
本发明减少氮损失的生物强化堆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将堆肥物料调节到适宜堆肥的状态,接入由堆肥原料富集而来的氨氧化细菌菌群进行堆肥,减少堆肥氨挥发;
二、堆肥过程采用稀硫酸溶液调节棕色气体收集瓶中去离子水的pH=6.5,以利用其收集堆肥产生的NH3,获得硫酸铵接收液,动态检测气体收集瓶中溶液pH值的变化,当pH值接近中性时用稀硫酸溶液将硫酸铵接收液再次调到pH=6.5,直至堆肥排放气体检测不到NH3为止;
在堆肥前期,有机质的大量分解会产生氨气,虽然该现象在堆肥后期会消失,但依然造成了氮损失。因此,在堆肥前期,将损失掉的氨气进行回收已留后用,不仅可以减少堆肥氮损失,并且可以降低氨气对环境的污染;
三、然后将回收硫酸铵接收液分批次回喷至堆肥中,为防止氨气再次挥发,回喷时控制堆体NH4+-N浓度不超过4.5g/kg,并再次按照堆体重量的4-6%接入氨氧化细菌(1×106CFU/ml);
四、在堆肥降温期,回喷氨溶液的同时还添加含糖废弃物,促进羰-胺缩合,提高腐殖酸含量。其中含糖废弃物的添加浓度不超过堆体中总有机质的最高浓度。
步骤一中堆肥物料为畜禽粪便、秸秆、园林垃圾、餐厨废弃物、果蔬垃圾或生活垃圾。
步骤一中适宜堆肥的状态为:物料C/N为25-30,含水率为60-65%,通气量为0.05-0.1L/min。
步骤一中氨氧化细菌接种量为堆肥物料重量的5%,氨氧化细菌的菌液浓度为1×106CFU/ml。
步骤二中稀硫酸溶液的浓度为3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86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蛆蛋白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余热回收生物肥发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