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药混合反应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28848.5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5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向阳;杨勇;陈永兵;边培生;杨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市清泉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5/00 | 分类号: | B01F5/00;C02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筒 螺旋叶片 进料筒 加药混合 反应器 出料筒 出液口 进液口 水处理系统 处理工序 第二法兰 第一法兰 进水管道 输送过程 装置安装 纵向设置 出液端 动力源 加药管 进液端 管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药混合反应器,包括混合筒(1),在混合筒(1)的一侧设有进料筒(2)、另一侧设有出料筒(3),在进料筒(2)的端部设有进液口(4),在进料筒(2)上连接加药管(9),在进液口(4)的外侧设有第一法兰(6),在出料筒(3)的端部设有出液口(5),在出液口(5)的外侧设有第二法兰(7),在混合筒(1)内纵向设置螺旋叶片(8),螺旋叶片(8)的两端分别与混合筒(1)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对应设置。本发明的优点:本装置安装在水处理系统的进水管道中,水和药剂在管内输送过程中,通过螺旋叶片快速均匀混合,为下道处理工序提供方便,整个过程中不需另外添加任何动力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药混合反应器。
背景技术
水处理是指为使水质达到一定使用标准而采取的物理、化学措施。人类进行水处理的方式已经有相当多年历史,物理方法包括利用各种孔径大小不同的滤材,利用吸附或阻隔方式,将水中的杂质排除在外,吸附方式中较重要者为以活性炭进行吸附,阻隔方法则是将水通过滤材,让体积较大的杂质无法通过,进而获得较为干净的水。另外,物理方法也包括沉淀法,就是让比重较小的杂质浮于水面捞出,或是比重较大的杂质沉淀于下,进而取得。化学方法则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品将水中杂质转化为对人体伤害较小的物质,或是将杂质集中,历史最久的化学处理方法应该可以算是用明矾加入水中,水中杂质集合后,体积变大,便可用过滤法,将杂质去除。
现有的水处理系统,水和药剂分别通过独立的管道,加入处理系统中,同时需要外增动力搅拌装置进行搅拌,这不仅操作麻烦,而且需另增动力,混合时间长,为水处理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加药混合反应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药混合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筒,在混合筒的一侧设有进料筒、另一侧设有出料筒,在进料筒的端部设有进液口,在进料筒上连接加药管,在进液口的外侧设有第一法兰6,在出料筒的端部设有出液口,在出液口的外侧设有第二法兰,在混合筒内纵向设置螺旋叶片,螺旋叶片的两端分别与混合筒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混合筒、所述进料筒和所述出料筒均为圆形的通筒结构,且混合筒、进料筒和出料筒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进料筒和所述出料筒的直径相同,且小于所述混合筒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加药管为圆形的通筒结构,加药管的直径小于所述进料筒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螺旋叶片的长度等于所述混合筒的长度,且螺旋叶片焊接在混合筒腔体的内壁上。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装置安装在水处理系统的进水管道中,水和药剂在管内输送过程中,通过螺旋叶片快速均匀混合,为下道处理工序提供方便,整个过程中不需另外添加任何动力源。
螺旋叶片在多科液体介质通过时自动混合。在进水管口处设置药剂进口,使药剂与处理水同时输送,混合反应效果好。通过法兰联接方式,方便安装、维修、改造和使用。根据工程需要可设计为相应的口径,以方便各种工况的需求,其造价低,无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市清泉环保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蚌埠市清泉环保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288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浓度可控输出稳定的臭氧水机
- 下一篇:乙烯和氧气的静态混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