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造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32403.4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8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梓煜;申超;何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阳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7/18 | 分类号: | A61L27/18;A61L27/12;A61L27/54;A61L27/32;A61L27/56;B33Y10/00;B33Y70/00;B33Y80/00;A61F2/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春水;唐京桥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造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造骨,人造骨主体包括:中空外壳、骨髓通道以及支架,所述骨髓通道设置于所述中空外壳的内部,所述骨髓通道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中空外壳连接;所述填充层填充在所述中空外壳与所述骨髓通道之间的空隙中。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人造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人造骨植入患者体内后,在体液的作用下,骨生长活性连接层可以诱导新骨的产生;进一步地,产生的新骨可以长入人造骨主体的内部,形成三维互穿结构,有利于人造骨与患者自身骨头的结合,避免人造骨松动,活动更加灵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造骨植入患者体内后,无法与患者自身的骨头很好融合的技术缺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造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外伤、感染、肿瘤等因素而造成骨缺损的患者越来越多,当骨缺损间隙过大,难以实现自行愈合时,就需要进行骨修复治疗;在缺损部位植入全新的人造骨,填充骨缺损造成的间隙。
现有技术中,在人造骨植入患者体内后,伴随着患者的日常活动,骨关节之间会发生相对运动,进而,相邻的骨头与植入的人造骨会发生摩擦。同时,再加之以机体的异物排斥作用,植入的人造骨并不能与患者自身的骨头融合,植入骨头的相应关节处活动不便,有时,甚至会产生剧烈的疼痛。
因此,研发出一种人造骨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人造骨植入患者体内后,无法与患者自身的骨头很好融合的技术缺陷,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造骨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人造骨植入患者体内后,无法与患者自身的骨头很好融合的技术缺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造骨,所述人造骨的结构为:人造骨主体和填充层,所述人造骨主体包括:中空外壳、骨髓通道以及支架,所述骨髓通道设置于所述中空外壳的内部,所述骨髓通道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中空外壳连接;所述填充层填充在所述中空外壳与所述骨髓通道之间的空隙中;
所述人造骨主体为聚醚醚酮人造骨主体,所述填充层为骨生长活性连接层。
优选地,所述填充层的体积占所述人造骨主体体积的5~60%。
优选地,所述人造骨的表面设置有保护涂层,所述保护涂层覆盖于所述人造骨主体的表面;
所述保护涂层为羟基磷灰石涂层。
优选地,所述活性连接层为:羟基磷灰石层或羟基磷灰石复合层;
所述羟基磷灰石复合层包括:羟基磷灰石以及人体碎骨、骨粉和骨细胞活性因子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羟基磷灰石的粒径小于100n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人造骨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数据采集与建模:采集受损骨数据,根据所述数据制备3D骨模型,所述3D骨模型为一含有骨髓通道的中空结构,中空外壳与骨髓通道通过支架连接;
步骤二、人造骨主体制备:采用3D打印的方式将步骤一制得的3D骨模型制备人造骨主体;
步骤三、填充层注入:将步骤二制得的所述人造骨主体的中空外壳与骨髓通道之间的夹层注填充层浆液,固化后得中间产物;
步骤四、后处理:步骤三所得中间产物依次经热处理和消毒后,得人造骨产品;
其中,步骤三中,所述填充层为骨生长活性连接层。
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涂层喷涂,所述涂层喷涂步骤在步骤三与步骤四之间进行;
所述涂层喷涂的方法为:在所述中间产物的表面喷涂羟基磷灰石涂层,得喷涂产物,所述喷涂产物继续进行步骤四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阳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阳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24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