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33285.9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25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钦周;何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11319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洪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终端 透光区域 侧边框 底边框 卡接槽 盖板 光源 指示灯结构 顶部设置 正面设置 阻光区域 导光柱 发光孔 固定卡 内表面 透光率 透明胶 黑边 受限 预设 容纳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外壳、光源以及盖板;所述外壳包括阻光区域和透光区域,其中,所述透光区域的透光率高于预设值;所述透光区域包括底边框与侧边框,所述侧边框的顶部设置有卡接槽;所述盖板通过透明胶固定卡接在所述卡接槽中;所述透光区域的底边框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容纳所述光源。由于本发明中的移动终端的指示灯结构布局时无需设置发光孔以及导光柱,故无需在移动终端的正面设置黑边,因此不受限于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和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移动终端使用体验的要求也越来高,极致、高屏占比渐渐成为当下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高屏占比的移动终端不仅拥有更极致的视觉观感,同时还具备更时尚的个性标签。目前移动终端中均设置有指示灯,通过指示灯可以提示用户存在未读信息、未接来电等。
现有的移动终端的指示灯布局结构如图1所示,通过图1可知,现有的指示灯布局结构中包括玻璃盖板101、导光柱102、外壳103、印制电路板104以及指示灯105,该结构核心为指示灯105加导光柱102,指示灯105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柱102导入到玻璃盖板101上,从而发出指示光信号。现有的该种结构需要移动终端的正面设置足够宽的黑边,在黑边上设置指示灯发光孔,在指示灯发光孔的下方设置指示灯以及导光柱,通过发光孔发出指示光信号。
如图2所示,2a、2b以及2c分别为屏占比为16:9、18:9以及19:9的移动终端的指示灯发光孔106的位置示意图,通过图2可知随着移动终端屏占比越来越高,移动终端的正面可设置黑边的空间越来越少,相应地指示灯发光孔的可设置空间也越来越小。可见,现有的这种指示灯布局结构已经无法适用于高屏占比移动终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的指示灯布局结构无法适用于高屏占比移动终端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外壳、光源以及盖板;所述外壳包括阻光区域和透光区域,其中,所述透光区域的透光率高于预设值;所述透光区域包括底边框与侧边框,所述侧边框的顶部设置有卡接槽;所述玻璃盖板通过透明胶固定卡接在所述卡接槽中;所述透光区域的底边框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容纳所述光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移动终端的外壳的部分区域设置为透光材质即在外壳上设置透光区域,将光源设置在透光区域的凹槽中,光源发出的光信号直接通过透光区域传导至盖板,无需在移动终端内部设置导光柱,更无需设置固定的发光孔,而是通过盖板直接导出光即可。由于本发明中无需设置发光孔以及导光柱,故无需在移动终端的正面设置黑边,因此不受限于移动终端的屏占比,可制备成任意屏占比的移动终端,具有良好的普适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的指示灯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移动终端中指示灯发光孔的位置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移动终端的正面发光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32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