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力式雾化喷头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3304.8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4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李雷;青晓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静快省(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5/03 | 分类号: | B05B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谢彬 |
地址: | 21510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头主体 雾化喷头 出液管路 气力式 喷出液 端盖 气刀 气刀组件 气体喷射 系统成本 喷嘴 粒径 喷出 气室 雾滴 液滴 切割 | ||
本发明涉及雾化喷头,尤其涉及气力式雾化喷头;包括喷头主体、以及气刀单元,喷头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喷出液滴的出液管路,气刀单元包括安装在喷头主体上并与喷头主体之间形成气室的端盖、以及用于将气体喷射向出液管路端部以切割其喷出液滴的气刀组件,端盖上与出液管路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导向液滴和气体喷出的喷嘴。本发明的气力式雾化喷头,工作压力无需很高、可提供稳定粒径雾滴、系统成本较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雾化喷头,尤其涉及气力式雾化喷头。
背景技术
雾化喷头通常包括单流体雾化喷头和双流体雾化喷头两种。以单流体雾化喷头为例,其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农业、环境保护行业中,其工作原理通常为:液体由泵加压送入喷头,然后从喷头的小孔喷出,使液体雾化成细小的液滴。其雾化特性取决于操作压力和喷头的孔径,一般来说细孔内外的压力差越高喷孔越小,雾化的液滴越细,颗粒的分布越均匀;反之压力差越低喷孔越大,雾化的液滴越大,颗粒的分布越不均匀。因此,为了产生小粒径的雾滴(如第1级细水雾)需要很高的工作压力,一般要大于10MPa,大大增加了系统的成本,而且当出现压力不稳定的情况时,雾滴的粒径也会很容易受到较大的影响,粒径波动范围大,进而浪费喷洒液体,另外,由于喷头孔径需足够小,一般小于1毫米,液体不纯净时也容易发生堵塞。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作压力无需很高、可提供稳定粒径雾滴、系统成本较小的气力式雾化喷头。
本发明的气力式雾化喷头,包括喷头主体、以及气刀单元,所述喷头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喷出液滴的出液管路,所述气刀单元包括安装在喷头主体上并与喷头主体之间形成气室的端盖、以及用于将气体喷射向出液管路端部以切割其喷出液滴的气刀组件,所述端盖上与出液管路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导向液滴和气体喷出的喷嘴。
应当说明的是,气刀组件的目的在于在气室内产生高压气流并切割出液管路端部喷出的液滴,其实现方式多样,并不局限于在喷头主体上设置导向气流喷出的气体槽,还可包括设置于喷头主体侧面的空气喷嘴,凡是能够实现前述目的的,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当说明的是,所述出液管路不限于单流体出液管路或多流体出液管路,其并非本发明的设计要点,且试验证明,不论单流体出液管路或多流体出液管路,采用相同结构的气力式雾化喷头,均能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因而,凡是出液管路能够实现其端部喷出的液滴被气刀组件产生的气流切割的气力式雾化喷头,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为了方便后续说明,本发明以单流体出液管路的气力式雾化喷头为例进一步说明,对于多流体出液管路的气力式雾化喷头,本发明不再赘述。
为了实现简单化设计气刀组件,进一步的,所述气刀组件包括设置于喷头主体上并用于向气室内输入气体的气体槽、用于引导气体流向的气道以及设置于端盖内侧并用于将来自气体槽的气体折射向出液管路端部的斜面。
应当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气力式雾化喷头,在使用时,需将气体槽与可提供高压气体的设备相连,例如空气压缩机;将出液管路与待喷洒液体的输出系统相连,例如液箱和水泵。喷出液滴的粒径与以下因素有关:1)出液管路端部出液孔的孔径;2)出液管路内外的压力差,即与水泵的输出压力有关;3)气体对液滴的切割效果,而切割效果受到气压大小、以及气体对液滴的切割角度的影响,即与空气压缩机的输出压力以及气室内部起到气体导向的结构有关。在喷嘴结构固定的情况下,使用时,可通过调节水泵和空气压缩机的输出压力,从而获得不同粒径的雾化液滴。
为了减少高压气流对出液管路的冲击,同时为了提高气体对液滴的切割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气道引导气流的方向与出液管路一致,所述斜面的角度为25-70度。最优的,所述斜面的角度为40-6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静快省(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静快省(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33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