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水蒸气热量回收的膜式全热交换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3455.3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6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涛;李小龙;陈嘉祥;杨鲁伟;贺明;王天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4F13/30 | 分类号: | F24F13/30;F28D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热交换器 水蒸气 热量回收 透湿膜 膜式 排风流道 新风流道 排风 热交换 体内 壳体内部空间 能量利用效率 新风 交叉污染 壳体内部 热湿回收 新风系统 壳体 能耗 节能 回收 分割 收益 | ||
本发明涉及新风系统全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水蒸气热量回收的膜式全热交换器,包括:壳体以及选择性透湿膜,所述选择性透湿膜设于所述壳体内部,并将所述壳体内部空间分割为新风流道和排风流道,新风通过所述新风流道进入所述壳体内,排风通过所述排风流道进入所述壳体内,新风和排风通过所述选择性透湿膜进行热交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水蒸气热量回收的膜式全热交换器,通过回收水蒸气热量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本发明实现了全热交换器能耗低,连续运行,无交叉污染,热湿回收效果好的优点,能够获得很好的节能的收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风系统全热交换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水蒸气热量回收的膜式全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暖通空调行业而言,节约能源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一并成为许多学科关注的重点。在实际生活中,为了保证优良的室内空气质量,必须引入足够的室外新风来实现。全热交换器作为处理引进新风并实现室内排风热量回收的最佳装置之一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全热交换器具有较高的能量回收效率,根据相关统计显示,节能效果显著的全热交换器能量回收效率可以高达75%,因此全热交换器能很好地缓解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舒适性、热舒适性和高能耗之间的矛盾。按照全热交换器的研究进展,目前可以将全热交换器分为以下几大类:转轮式全热交换器、热泵式全热交换器和膜式全热交换器。
全热交换器是一种特制的热交换设备,能同时对显热和潜热进行回收。夏季,室外新风的温度通常在30℃以上,同时室外新风的相对湿度较大,有时可以高达80%-90%左右,室内排风的温湿度则通常维持在比较舒适的范围内,即温度为20℃左右,相对湿度为50%左右。新风和排风在通过全热交换器时可以同时进行显热和潜热交换,即室外新风中的热量和水汽可以同时传递到室内排风,降低室外新风的温度和湿度,使进入空调的室外新风的温度和湿度较低,从而减小空调的能耗;冬季,室外新风的温度较低且相对湿度也较低,呈现较为干冷的空气状态,而此时室内排风则较为暖湿。室外新风和室内排风在通过全热交换器时,室内排风中的热量和水汽可以通过交换介质同时传递到室外新风,使室外新风的温度和湿度上升,通过全热交换器对新风的预处理,降低空调对新风进行处理消耗的能量。伴随着空调系统的运行,新风和排风进行全热交换,排风排掉的能量由新风带回,既降低了能耗又及时补充了新鲜空气。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对于减少建筑能耗、缓解当前电力紧张、优化能源结构及保护环境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全热交换器形式,转轮式全热交换器能同时回收显热和潜热,效率较显热交换器高,但是因为转轮很难避免新风排风间的交叉污染,所以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热泵式全热交换器在使用时需要同时配置一系列的设备如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动力消耗和初期的投资成本均较高,所以热泵式全热交换器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水蒸气热量回收的膜式全热交换器,解决现有技术中转轮式全热交换器的交叉污染问题以及热泵式全热交换器的动力消耗和初期的投资成本均较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水蒸气热量回收的膜式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选择性透湿膜,所述选择性透湿膜设于所述壳体内部,并将所述壳体内部空间分割为新风流道和排风流道,新风通过所述新风流道进入所述壳体内,排风通过所述排风流道进入所述壳体内,新风和排风通过所述选择性透湿膜进行热交换。
其中,所述选择性透湿膜围设成圆筒状膜管,所述圆筒状膜管内侧围设成为所述排风流道,所述圆筒状膜管外侧与所述壳体内侧之间围设成为所述新风流道。
其中,所述排风流道包括排风入口和排风出口,所述排风入口和所述排风出口分别设于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新风流道包括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入口和所述新风出口分别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34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器遮挡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下一篇:底盘及具有其的空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