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量子点发光装置、量子点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3644.0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9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富琳;宋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邵新华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量子点 量子点层 量子点材料 波长激发 发光装置 液晶显示装置 有效覆盖率 背光模组 标准色域 色域范围 显示装置 用户体验 准确度 逼真度 红绿蓝 波长 出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量子点发光装置,包括LED芯片以及设置在LED芯片出光侧的量子点层,通过选择量子点层中的第一量子点材料与第二量子点材料,控制从量子点层中出射的第二波长激发光与第三波长激发光的波长满足一定的范围,从而使得从量子点层出射的红绿蓝光线形成的色域范围与DCI P3标准色域范围的有效覆盖率达95%以上,提高显示装置色彩的逼真度与准确度,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量子点发光装置、量子点背光模 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领域的发展,各种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而液晶显示器已成为现如今显示领域中应用到的主流产品。
一直以来视频信号采用低色域的BT.709色域进行图像编码,难以呈现丰富 多彩的自然色彩;近2年来,HDR视频格式逐渐兴起,采用高动态亮度范围及 高色域进行采集、编码、制作的视频内容可以从信号源端提供更加丰富接近真 实的色彩表现,其中DCI-P3标准被广泛的应用。DCI(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s 数字电影倡导联盟)是由迪斯尼、福克斯、美高梅、派拉蒙、索尼电影以及时 代华纳等在2002年成立,目的是为数字电影制定一套系统规范,规定4K电影 分辨率为4096*2160,选择JPEG2000作为DCI数字电影的压缩标准,而非视频 系统采用的MPEG系统。
现有技术中,量子点背光可以有效的避免传统液晶模组中,不同子像素串 扰的问题(绿色像素透蓝光及透红光、红色像素透绿光,以及蓝色像素透绿光), 提高液晶模组的显示色域,然而目前大多数的采用量子点背光的液晶电视,虽 然色域显示范围较大,但并不能和DCI P3标准色域有效的重叠,如图1所示, 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实际的色域覆盖范围(图1中虚线三角形部分) 与DCI P3标准色域(图1中实线三角形部分)的覆盖范围的示意图,现有显示 装置中的RGB三基色形成的色域的有效覆盖部分(如图1中的阴影部分)与 DCI P3的标准色域的覆盖部分的重叠范围较小,导致色彩逼真度与准确度较低, 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量子点发光装置、量子点背光模组以及 液晶显示装置,以解决目前液晶显示装置RGB三基色与DCI P3色域标准重叠 率低的问题。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量子点发光装置,包括LED芯片,以及设置在所述 LED芯片出光侧的量子点层,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芯片产生第一波长的激励 光,所述第一波长的激励光入射到所述量子点层的入光侧;
所述量子点层包括第一量子点材料与第二量子点材料,所述第一波长的激 励光激发所述第一量子点材料产生第二波长的激发光、激发所述第二量子点材 料产生第三波长的激发光,所述第一波长的激励光、所述第二波长的激发光与 所述第三波长的激发光从所述量子点层出射;
其中,所述第一波长的激励光为蓝光,所述第二波长的范围为533纳米~539 纳米,所述第三波长的范围为619纳米及以上。
第二方面,提供另一种量子点发光装置,包括LED芯片,以及设置在所述 LED芯片出光侧的量子点层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芯片产生第一波长的激 励光,所述第一波长的激励光入射到所述量子点层组的入光侧;
所述量子点层组包括第一子量子点层与第二子量子点层,所述第一子量子 点层包括第一量子点材料,所述第二子量子点层包括第二量子点材料,所述第 一波长的激励光激发所述第一量子点材料产生第二波长的激发光、激发所述第 二量子点材料产生第三波长的激发光,所述第一波长的激励光、所述第二波长 的激发光与所述第三波长的激发光从所述量子点层组出射;
其中,所述第一波长的激励光为蓝光,所述第二波长的范围为533nm~539 纳米,所述第三波长的范围为619纳米及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36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