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低渗油田低产井的多维管压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34121.8 | 申请日: | 2018-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38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柯全;任雁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方正石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43/267;E21B43/27;C09K8/68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江琴贤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油田 低产 多维 管压裂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低渗油田低产井的多维管压裂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低排量泵注压裂液,驱替初次压裂人工裂缝中油、水或油水混合物;2)提高施工排量,将初次压裂人工裂缝中的支撑剂悬浮于压裂液中;3)利用压裂液在地层中的滤失,将支撑剂输送至初次压裂人工裂缝端部形成堆积;4)提高施工排量增大裂缝中净压力,开启微裂缝;5)可携带酸液的压裂液对主裂缝壁面和微裂缝进行溶蚀后,进行加砂压裂;6)压裂作业结束后控制放喷;7)施工结束。该方法以通过工艺方法的优化实现油田低产井重复压裂开启微裂缝,形成多维管裂缝系统,达到提高油田低产井单井产量的目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渗油藏低产井改造中所使用的压裂增产作业,确切地说是一种用于低渗油田低产井的多维管压裂方法。属于石油开采中所使用的增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低渗透油田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压力系数低、产量递减速度快,保证油井的长期有效稳产是油田开发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低渗透油田油井长期开采后,由于注水开发不均衡或不见效等原因,无法建立有效的驱替系统,油井产量处于较低的水平,在目前的低油价形势下投入产出比较低。因此,如何经济有效提高低渗透油田老井单井产量至关重要。
压裂改造是通过增加储层的泄油面积、降低油流阻力、提高低渗透油田单井产量最为有效的技术手段。而针对油田老井的复产,最为有效的技术手段为暂堵压裂技术,通过暂堵剂在近井地带或裂缝端部的桥堵,提高初次压裂的人工裂缝中的净压力,当裂缝内净压力值超过目前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差,则裂缝发生转向,开启微裂缝,并形成有效的支撑裂缝,从而扩大泄流面积,实现对初次压裂人工裂缝侧向剩余油富集区的动用。
暂堵压裂技术通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压裂改造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暂堵剂的加入容易引起压裂泵的低泵效,暂堵剂加入速度过快导致油压超过限定最高压力等,造成施工不连续甚至中断,严重影响低产油井重复压裂后的改造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用于低渗油田低产井的多维管压裂方法,该方法利用压裂液在初次改造人工裂缝中的“活塞效应”,将原裂缝中的油、水推进至地层孔隙中,再通过施工排量的变化,在裂缝中形成紊流状态,使初次改造人工裂缝中的支撑剂悬浮于压裂液中,低排量注入利用压裂液在地层中的滤失将支撑剂堆积至裂缝端部,提高施工排量利用支撑剂在裂缝端部的封堵,增大裂缝内净压力,当净压力值超过目前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差时,人工裂缝发生转向,微裂缝开启,可携带酸液的压裂液对主裂缝壁面和微裂缝进行溶蚀后,加入支撑剂,形成具有导流能力的多维管裂缝系统,增大泄油面积,提高单井产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低渗油田低产井的多维管压裂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低排量泵注压裂液,驱替初次压裂人工裂缝中油、水或油水混合物;
2)提高施工排量,将初次压裂人工裂缝中的支撑剂悬浮于压裂液中;
3)利用压裂液在地层中的滤失,将步骤2)的支撑剂输送至初次压裂人工裂缝端部形成堆积;
4)提高施工排量增大裂缝中净压力,开启微裂缝;
5)可携带酸液的压裂液对主裂缝壁面和微裂缝进行溶蚀后,进行加砂压裂;
6)压裂作业结束后控制放喷;
7)施工结束。
所述步骤1)中的压裂液是将下述原料按下述质量百分比复配而成:1.0%-3.5%双季铵盐基双苯基表面活性剂、1.2%-3.5%乙醇、0.5%-1.8%磺基水杨酸和91.2%-97.3%水。
所述双季铵盐基双苯基表面活性剂即为二(对苯氨基甲酸二乙基烷基溴化铵基乙酯)代甲烷,分子式如下:
其中,n为11、13或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方正石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方正石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41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