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双钢丝补强材料胎圈结构的载重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6304.3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8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钱浩海;张伟平;张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15/04 | 分类号: | B60C15/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徐金杰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丝 充气子午线轮胎 钢丝补强层 载重 补强材料 胎圈结构 钢丝圈 钢丝帘布 胎体帘布 补强层 反包 钢丝帘布层 钢丝强化 间距变化 拉伸特性 区域覆盖 高拉伸 上端点 胎体层 轮胎 破裂 削弱 | ||
1.一种具有双钢丝补强材料胎圈结构的载重用充气子午线轮胎,该轮胎的胎体层(3)从钢丝圈(2)的内侧向下然后向外包裹住钢丝圈(2),在钢丝圈(2)外侧完成反包,在反包区域覆盖设置有钢丝帘布补强层;其特征在于,钢丝帘布补强层由第一钢丝补强层(7)和第二钢丝补强层(4)构成,第一钢丝补强层(7)的钢丝采用无拉伸特性的钢丝,第二钢丝补强层(4)的钢丝采用高拉伸特性的钢丝;第一钢丝补强层(7)位于胎圈内侧,至少覆盖住钢丝圈(2)侧面以及高于第二钢丝补强层(4)的上端点(4a),第一钢丝补强层(7)的上端点(7a)与第二钢丝补强层(4)的距离(e)的范围为8mm~15mm;第二钢丝补强层(4)至少覆盖住钢丝圈(2)侧面以及胎体层(3)反包端点,且高度比胎体层(3)反包端点更靠近胎侧胶,胎体层(3)反包端点与上述第二钢丝补强层(4)端点的距离(a)的范围为12mm~20mm;第一钢丝补强层(7)和第二钢丝补强层(4)的下端点相互搭接,其连接处位置位于轮胎的钢丝圈(2)内侧位置,搭接宽度(f)15mm-20mm;第二钢丝补强层(4)的端点覆盖有保护性橡胶(6),该保护性橡胶(6)与钢丝帘布外覆胶的总厚度(d)与钢丝帘布的钢丝直径(c)之间存在以下关系:d=(2.5~5)×c;并且该保护性橡胶(6)从钢丝帘布端点向上延伸,厚度渐减,延伸量(b)在8mm~35mm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钢丝补强材料胎圈结构的载重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钢丝补强层(7)和第二钢丝补强层(4)的钢丝均由复数根按照一定捻距捻成的钢丝股组成,每一股钢丝由复数根按照一定捻距捻成的细钢丝组成,第一钢丝补强层(7)钢丝材料的断裂拉伸强度在1600N以上,第二钢丝补强层(4)钢丝材料的断裂拉伸率在5%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钢丝补强材料胎圈结构的载重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钢丝补强层(7)和第二钢丝补强层(4)的钢丝的排列角度的范围可以是20°~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钢丝补强材料胎圈结构的载重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钢丝补强层(7)钢丝帘布采用无结构性伸张拐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钢丝补强材料胎圈结构的载重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钢丝补强层(7)和第二钢丝补强层(4)的下端点位置不高于胎圈的胎踵(5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钢丝补强材料胎圈结构的载重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二钢丝补强层(4)钢丝帘布的结构性伸张为2.0%~3.0%,优选为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钢丝补强材料胎圈结构的载重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钢丝补强层(7)和第二钢丝补强层(4)的钢丝帘布的钢丝直径在0.8mm~1.40mm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钢丝补强材料胎圈结构的载重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钢丝补强层(7)和第二钢丝补强层(4)的钢丝帘布外的覆胶的100%模量在0.38MPa~4.8MPa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钢丝补强材料胎圈结构的载重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钢丝补强层(7)的上端点与第二钢丝补强层(4)的距离(e)的范围为10mm~13mm;胎体层(3)反包端点与上述第二钢丝补强层(4)端点的距离(a)的范围为12mm~16mm;延伸量(b)在12mm~28mm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钢丝补强材料胎圈结构的载重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保护性橡胶(6)的100%模量等于或低于钢丝帘布外覆胶的100%模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630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