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丝生产线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6883.1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1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张纺;俞小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东新(德阳)线缆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18 | 分类号: | B21B1/18;B21B13/04;B21B27/02;B21B39/16;B21C47/18;C21D9/52;C22F1/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邓小兵 |
地址: | 618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丝 下机架 铜杆 存储装置 退火处理 三辊式 上机架 倒Y形结构 放线装置 间隔排列 生产效率 收丝装置 退火装置 依次减小 收纳 拉丝机 拉制 成圈 轧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丝生产线,包括用于将成圈铜杆展开的铜杆放线装置、用于将铜杆轧制成铜丝的轧丝装置、用于对铜丝退火处理的退火装置、用于收纳退火处理后的铜丝存储装置和用于从铜丝存储装置上收取铜丝的收丝装置,所述轧丝装置包括多个三辊式倒Y形结构的上机架和多个三辊式Y形结构的下机架,上机架和下机架间隔排列,排在最末端的机架为下机架,多个机架的轧孔孔径依次减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拉丝机拉制铜丝时因需要穿膜而导致人工劳动强度大和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丝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丝生产线。
背景技术
拉丝机也被叫做拔丝机、拉线机,是在工业应用中使用很广泛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五金加工、石油化工、塑料、竹木制品、电线电缆等行业。
拉丝机按其用途可分为金属拉丝机(用于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预加工),塑料拉丝机(用于塑料制品行业中以涤纶、尼龙、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切片等为原料生产各种空心、实心园丝或扁丝进行深加工的专用成套设备),竹木拉丝机(用于竹木制品行业中制作筷子,牙签,烧烤棒等拉出竹丝,木丝进行再加工的专用设备)等。其中,金属拉丝机属于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预加工设备,目的是为了把由钢材生产厂家生产运输至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企业的线材或棒材经过拉丝机的拉拔处理,使线材或棒材的直径、圆度、内部金相结构、表面光洁度和矫直度都达到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需要的原料处理要求。因此拉丝机对线材或棒材的预处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拉丝机属于金属制品设备行业金属线材拉丝机,广泛应用于钢丝、制绳丝、预应力钢丝、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的生产和预加工处理。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金属拉丝机来拉制铜丝,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5628946U的现有技术在2016年10月12日公开了一种新型铜丝拉丝机,该拉丝机包括依次设置的拉丝模、塔轮和收线轮,拉丝模位于塔轮的一侧开有出线口,所述的拉丝模和塔轮之间设有滤板,滤板下方设有集液池,滤板上方设有喷头,喷头连接出液管,喷头上方设有风机;塔轮下方设有集液池,塔轮上方设有喷头,喷头连接出液管,出液管连通拉丝油槽。但在实际拉制过程中,使用该类拉丝机在拉制铜丝的过程中需要穿膜,因此还存在着人工劳动强度大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铜丝生产线,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拉丝机拉制铜丝时因需要穿膜而导致人工劳动强度大和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铜丝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成圈铜杆展开的铜杆放线装置、 用于将铜杆轧制成铜丝的轧丝装置、用于对铜丝退火处理的退火装置、用于收纳退火处理后的铜丝存储装置和用于从铜丝存储装置上收取铜丝的收丝装置,所述轧丝装置包括多个三辊式倒Y形结构的上机架和多个三辊式Y形结构的下机架,上机架和下机架间隔排列,排在最末端的机架为下机架,多个机架的轧孔孔径依次减小。
所述轧丝装置还包括底座、壳体和隔音防护罩,所述壳体固定在底座上,壳体由两个半壳固定而成,所述上机架和下机架均固定在壳体内,所述隔音防护罩固定在壳体上。
所述上机架的轧孔为三角形状结构,所述下机架的轧孔为圆形结构。
所述上机架和下机架的数量均为4个。
所述铜杆放线装置与轧丝装置之间设置有导杆装置,所述导杆装置包括支架和四根导辊,四根导辊在支架上呈井字形布置。
所述铜杆放线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部并排设置有两个导向轮,下部设置有一个导向轮。
所述退火装置包括冷却箱体和吹干器,所述冷却箱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丝口和出丝口,所述吹干器设置在冷却箱体的出丝口端部。
所述收丝装置为气动双盘收线装置或成圈收线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东新(德阳)线缆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伊东新(德阳)线缆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68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