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2,7-二羟基萘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38328.2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9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胡兴邦;袁仲飞;黄彩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柏盛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9/14 | 分类号: | C07C39/14;C07C37/00;C07C37/64;C07C39/235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柏梦婷 |
地址: | 226221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羟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2,7‑二羟基萘的方法,将2,7‑萘二磺酸钠、氢氧化钠、氧化钠及溶剂加入高压釜,然后升温至260‑320℃并在此温度下搅拌反应,所得溶液搅拌下冷却至室温,过滤后滤饼用硫酸溶液中和至PH0~4,将所得悬浮液过滤后烘干,即得。与已有方法相比,本发明采用氢氧化钠和氧化钠组成的混合碱熔试剂来代替传统单独使用氢氧化钠的方法进行碱熔,极大的降低了氢氧化钠的用量,并且避免了反应体系中水的富集,从而显著降低碱熔副产物的产生量,2,7‑二羟基萘产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羟基萘的方法,尤其是一种合成2,7-二羟基萘的方法,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7-二羟基萘(CAS号:582-17-2)被广泛用作染料、医药中间体、分析试剂等。目前工业上合成2,7-二羟基萘的方法为:以2,7-萘二磺酸钠为原料,氢氧化钠为碱熔溶剂,在高温下进行碱熔,然后浓硫酸酸化得2,7-二羟基萘。现有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需使用大大过量的氢氧化钠(通常使用的氢氧化钠摩尔量是底物摩尔量的20倍以上);(2)碱熔过程中会有水生成,在碱熔高温条件下,生成的水会使2,7-萘二磺酸钠一侧的磺酸根水解脱落,从而副产大量1-羟基萘;(3)高温碱熔温度往往在350℃以上,由于反应条件剧烈,过程会副产大量焦油,2,7-二羟基萘产率十分低。
传统使用氢氧化钠为碱熔试剂的碱熔过程如式(1)所示,1摩尔原料理论消耗氢氧化钠4摩尔,同时生成2摩尔水。在300℃的碱熔条件下,生成的水很容易使2,7-萘二磺酸钠一侧的磺酸根水解脱落,从而副产大量1-羟基萘。
目前公开报道2,7-二羟基萘合成的专利文献非常稀少。可以参考其他萘酚产品的合成专利。申请号为201110103308.5的中国发明专利介绍了在苯酚存在下,以2,6-萘二磺酸钠为原料,固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混合物为碱熔体系进行碱熔的方法,但该方法使用的氢氧化钠摩尔量为原料的18倍,同时还需使用原料摩尔量12倍的氢氧化钾;申请号为201611096570.0的中国发明专利介绍了以2,6-萘二磺酸或2-羟基-6-萘磺酸钠或钾盐为原料,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混合碱作用与抗氧剂的保护作用下,于有机溶剂氢化三联苯中进行碱熔反应,该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氢氧化钠及氢氧化钾的使用,但300℃的反应温度下有机溶剂稳定性及使用安全性存在巨大问题;申请号为201510185004.6的中国发明专利介绍了以2,6-萘二磺酸钠为原料,固体氢氧化钠和硝酸盐混合物为碱熔体系进行碱熔的方法,该方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氢氧化钠及氢氧化钾的使用,但需额外添加大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这些增加的盐最后会形成难以处理的含盐废水;欧洲专利EP0479292和日本专利JPH04338346报道了采用氢氧化钾做碱熔试剂,在表面活性剂油酸钠或十四碳烯磺酸钠的辅助作用下、于有机溶剂氢化三联苯或脂肪脂环混合油中进行碱熔反应,330℃的反应温度下表面活性剂的稳定性存在巨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合成2,7-二羟基萘的新方法,从源头上降低氢氧化钠的使用,并且避免2,7-萘二磺酸钠高温水解生成1-羟基萘。
技术方案
为了避免副反应的发生,本发明人在大量实验探索的基础上,获得了本发明的方案:以氢氧化钠和氧化钠组成的混合碱熔试剂来代替传统单独使用氢氧化钠的方法进行碱熔,通过引入氧化钠,碱熔过程中生成的水会立即通过式(2)与氧化钠反应,生成2摩尔氢氧化钠,这一反应的发生,一方面可以避免体系中水的富集,从而避免1-羟基萘的生成;另一方面1摩尔氧化钠和1摩尔水反应可生成2摩尔氢氧化钠,可以以此补充碱熔氢氧化钠的消耗,碱熔过程如式(3)所示:1摩尔2,7-萘二磺酸钠碱熔只需要2摩尔氧化钠即可,氢氧化钠用于引发反应,反应无水生成。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合成2,7-二羟基萘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柏盛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柏盛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83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