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厂原位脱氮提标改造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8401.6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8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允妹;单连斌;赵勇娇;张磊;魏春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俞晓明 |
地址: | 110122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曝气管 缺氧区 混合液回流泵 污水处理厂 改造系统 生化池体 原位脱氮 出液管 好氧区 三通管 污水处理 城镇污水处理厂 剩余污泥排放管 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角线方向 潜水搅拌器 回流主管 施工难度 旁路管 氨氮 出水 好氧 后段 总氮 污水 改造 | ||
1.一种污水处理厂原位脱氮提标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有污水处理DAT-IAT生化池体,所述DAT-IAT生化池体的DAT池内前段设置为缺氧区、后段设置为好氧区,且所述缺氧区与所述好氧区的体积比为0.6-1.2:1;
所述缺氧区的底部设有第一曝气管(1),所述第一曝气管(1)上设有第一电动阀(2),所述好氧区的底部设有第二曝气管(3),所述第二曝气管(3)上设置有第二电动阀(4),且所述第一曝气管(1)和所述第二曝气管(3)均连接有变频风机(5),所述第一曝气管(1)和所述第二曝气管(3)上还均设有第一曝气器(6);所述缺氧区底部远离所述好氧区的一角处还设有第一潜水搅拌器(17),对角处设有第二潜水搅拌器;所述好氧区内位于所述第二曝气管(3)的上方处设有填料(7);
所述DAT-IAT生化池体的IAT池底部设有第三曝气管(8),所述第三曝气管(8)上设有第三电动阀(9),且所述第三曝气管(8)与所述变频风机(5)连接,所述第三曝气管(8)上还设有第二曝气器(10);所述IAT池的底部设有混合液回流泵(11),所述混合液回流泵(11)的出液管上设有三通管(12),所述三通管(12)的三个出液管上分别连接有回流主管(13)、剩余污泥排放管(14)和回流旁路管(15),且所述回流主管(13)、所述剩余污泥排放管(14)和所述回流旁路管(15)上均安装有第四电动阀(16);所述回流主管(13)的出液端位于所述DAT池内进水端,所述回流旁路管(15)的出液端位于所述IAT池内,所述剩余污泥排放管(14)的出液端位于所述DAT-IAT生化池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厂原位脱氮提标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潜水搅拌器(17)到DAT池进水侧池壁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潜水搅拌器到好氧区填料(7)边界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厂原位脱氮提标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7)的填充比为60%,填充高度为3-3.5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厂原位脱氮提标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7)为组合填料,且采用悬挂式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厂原位脱氮提标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填料包括圆片和纤维束,且所述圆片的材质为聚乙烯,所述纤维束的材质为合成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厂原位脱氮提标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填料的规格为悬挂密度25串/m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厂原位脱氮提标改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AT池内还设置有滗水器(18)。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厂原位脱氮提标改造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处理方法如下:
污水首先输送至DAT池内缺氧区,设置DAT池内缺氧区进水BOD浓度为120-180mg/L,污水在DAT池内缺氧区与回流主管(13)输出的回流混合液混合,通过第一曝气管(1)上设置的第一电动阀(2)控制DAT池内缺氧区DO浓度<0.5mg/L,同时开启第一潜水搅拌器(17)和第二搅拌器搅拌,且设置第一潜水搅拌器(17)和第二搅拌器搅拌的总功率为缺氧区容积×7w/m3,反应完毕后得到缺氧区出水;
缺氧区出水进入DAT池内好氧区,设置好氧区内填料(7)的BOD容积负荷为0.5-1.8kgBOD5/(m3填料.d),通过第二曝气管(3)上设置的第二电动阀(4)控制好氧区DO浓度为2-3mg/L,反应完毕得到DAT池出水;
DAT池出水进入DAT-IAT生化池体内缓冲区,再经缓冲区进入IAT池,设置IAT池污泥浓度为5.5g/L,混合液回流比为100-400%,同时设置污水在IAT池内按照曝气1h后沉淀1h,再排水1h的模式运行,排出的水即为IAT池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840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