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缝针织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39415.X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07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蒋高明;丛洪莲;冒海文;缪旭红;马丕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4B1/22 | 分类号: | D04B1/22;D04B1/16;B01D39/14 |
代理公司: | 32104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殷红梅;刘海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衬纬纱 过滤材料 无缝针织 夹持 经纱 两组 前后方向 织物结构 沉降弧 后片 制备 双罗纹组织 过滤性能 上下方向 使用寿命 线圈横列 线圈圈柱 一次成型 地组织 纱线夹 无缝筒 中间层 裁剪 衬经 横列 圈柱 纵行 覆盖 | ||
1.一种无缝针织过滤材料,其特征是:所述无缝针织过滤材料为无缝筒状结构(16),在织针配置为棉毛配置的圆纬机上编织而成,包括地组织、两组衬纬纱(6)以及一组衬经纱(7),一组衬经纱(7)由两组衬纬纱(6)夹持住,两组衬纬纱(6)和一组衬经纱(7)均位于织物结构内部,被双罗纹组织的前片罗纹(1)和后片罗纹(2)覆盖住;所述的两组衬纬纱(6)位于前片罗纹(1)和后片罗纹(2)每个线圈横列(3)圈柱的后面,上下方向由相邻横列的线圈沉降弧(5)夹持住,前后方向由线圈圈柱(8)和衬经纱(7)夹持住;所述的一组衬经纱(7)位于每个线圈纵行(4)的后方,处于整个织物结构的中间层,左右方向由两根线圈沉降弧(5)夹持住,前后方向由两组衬纬纱(6)夹持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缝针织过滤材料,其特征是:所述地组织为1+1双罗纹组织,表面均为成圈组织,线圈沉降弧(5)连接前片罗纹(1)和后片罗纹(2),经过两个成圈系统形成该结构的一个线圈横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缝针织过滤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线圈沉降弧(5)具有一定长度以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缝针织过滤材料,其特征是:所述无缝筒状结构(16)的直径为25mm,筒壁厚度为2mm。
5.一种无缝针织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在圆纬机上织造坯布:所述圆纬机的织针及导纱器配置关系为:从高踵针(15)到低踵针(14)按照上针盘(9)→纬纱喂纱嘴(13)→经纱喂纱嘴(12)→导纱器(11)→下针筒(10)顺序配置;所述高踵针(15)和低踵针(14)相对配置,上针盘(9)和下针筒(10)的高低踵针在各自针槽中间1隔1排列;所述纬纱喂纱嘴(13)穿入两组纬纱;所述导纱器(11)穿入聚四氟乙烯单丝;所述经纱喂纱嘴(12)穿入一组经纱;
在织造过程中:两组纬纱喂纱嘴(13)在导纱器(11)前进入编织区,在成圈前依次将衬纬纱(6)垫于上针盘(9)和下针筒(10)的织针针背处,确保衬纬纱(6)的成功衬入;一组经纱喂纱嘴(12)固定于上针盘(9)和下针筒(10)相邻两根织针的中间位置,持续喂入一组衬经纱(7);导纱器(11)喂入纱线时,第一个成圈系统在上针盘(9)和下针筒(10)的高踵针(15)上先后成圈,形成相邻的后片罗纹(2)的线圈和前片罗纹(1)的线圈,随后第二个成圈系统下针筒(10)和上针盘(9)的低踵针上先后成圈,形成相邻的前片罗纹(1)的线圈和后片罗纹(2)的线圈,两个成圈系统编织形成双罗纹组织的一个线圈横列(3),包含前后两组罗纹线圈;
(2)将织好的坯布下机进行水洗、烘干、浸渍、烘干以及覆膜,最终形成所述的无缝针织过滤材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缝针织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上针盘(9)和下针筒(10)的距离为3-5mm。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缝针织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导纱器(11)中穿入150D聚四氟乙烯单丝。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缝针织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衬纬纱(6)和衬经纱(7)为500D高强涤纶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941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麻针织布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使用横编织结构形成整体编织物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