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泪道泪液泵引流功能检测仪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1180.8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80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涂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3/10 | 分类号: | A61B3/10;A61B5/22 |
代理公司: | 温州共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84 | 代理人: | 何志红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泪道 泪液 引流 功能 检测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泪道泪液泵引流功能检测仪及其检测方法,包括有光纤压力传感器、光纤压力传感解调器,由光纤压力传感器将检测的信号传送给光纤压力传感解调器;选取面阵CCD中心一行作为水平维度低相干干涉信号,采用空间频域分析法对水平维度上的干涉信号进行解调;根据初步结果对应像元所在列的干涉信号进行提取,采用相移法与包络峰值相结合的方法对垂直维度上精细采样信号进行解调;将解调器得出的光学数据转化为压力值,并随时间的推移转化为压力变化曲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泪道泪液泵引流功能检测仪及其检测方法,其可以通过检测泪小管、泪囊内随眼睑启闭的压力变化曲线值,通过后台程序分析泪道泪液泵引流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泪道泪液泵引流功能检测仪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流泪是眼科常见的症状,常见的原因为泪道的器质性阻塞与泪液泵功能的异常导致。因此临床上常出现一种病叫“功能性溢泪”,这类疾病往往泪道通畅,而泪液引流功能异常,进而出现流泪现象。泪液引流功能的实现需要各段泪道的压力有序随眼睑的启闭而出现变化,即泪小管泵机制。眼睑闭合时,泪小管收缩,泪小点闭合并向鼻侧移动,泪小管内形成正压,泪液进入泪囊;开睑时,泪总管开口瞬时关闭,泪小管内形成负压,泪液吸入泪小管进入下一循环。因此,功能性溢泪患者的在开睑时泪小管内不能形成负压或者负压不足,或者闭睑时正压力不足,均将导致泪液引流异常。因此动态监测泪小管压力是诊断泪液引流功能异常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泪道泪液泵引流功能检测仪,其可以通过检测泪小管、泪囊内随眼睑启闭的压力变化曲线值,通过后台程序分析泪道泪液泵引流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泪道泪液泵引流功能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光纤压力传感器、光纤压力传感解调器,所述的光纤压力传感器与光纤压力传感解调器连接;其中,所述的光纤压力传感器包括有玻璃,玻璃一端设有凹腔,另一端设有准直器,所述的凹腔开口设置,玻璃上对应凹腔开口位置设有膜片,所述的膜片外周与凹腔两侧的玻璃连接;光纤压力传感解调器包括有依次且相互间隔设置的准直透镜、起偏器、双折射晶体、检偏器、面阵CCD。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界压力作用在膜片上,利用膜片弹性形变所导致的凹腔长度变化来感知外界压力,而后,通过光纤压力传感解调器进行解调,最后可以利用数据分析仪将高精度光纤压力传感解调器得出的光学分析数据,转化为压力值,并随时间的推移转化为以时间为横轴的压力变化曲线,再与正常数据对比得出泪道压力异常的可行性分析。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光纤压力传感器外还包覆有硅胶套。
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硅胶套可以保证光信号的耦合效率和稳定性。
本发明的再进一步设置:硅胶套的长度为9-11cm,其中硅胶套对应准直器位置的长度为3.5-4.5cm。
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不仅可以将光纤压力传感器植入泪道内,又可以方便在植入时方便手握持,操作方便。
本发明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硅胶套对应准直器位置的厚度为0.08-0.12mm,硅胶套对应玻璃位置的厚度为0.28-0.32mm。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可以在保证光信号的耦合效率和稳定性的同时,又可以尽可能减小其厚度,缩小体积。
本发明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膜片朝向凹腔一侧的中部位置设有凸台。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要实现泪小管压力的高灵敏度传感,需要在压力测量范围内使膜片产生较大的形变量,设置的凸台可以避免膜片端反射光束耦合回光纤时强度发生变化,影响传感器所产生干涉信号的对比度。
本发明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双折射晶体为六面体,其包括有前垂直面、后垂直面、上水平面、下水平面、左垂直面以及右斜面,所述的右斜面与前垂直面、后垂直面倾斜设置,右斜面靠近检偏器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未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11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