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柑普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1267.5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0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高金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浦北县龙腾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A23F3/4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唐智芳 |
地址: | 535399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挥发油 柑皮 果肉 晾干 果皮 制备 普洱茶 涩味 顶部开口 原料提取 挥发性 顶盖 配套的 上顶盖 陈化 次果 杂味 填充 取出 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柑普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新会柑的残、次果,分离果皮和果肉,以所得果皮为原料提取挥发油;2)取新会柑,顶部开口,取出果肉,晾干,得到柑皮及与其配套的顶盖;3)向晾干的柑皮中填充普洱茶,然后再向其中注入步骤1)制得的挥发油,盖上顶盖,于55‑65℃条件下干燥,陈化,即得;其中,所述挥发油的加入量为每个柑皮中加入≥5μL挥发油。由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柑普茶可使普洱和柑皮两者的挥发性成分融合得更好,口感浓醇,无涩味和其它杂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柑普茶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柑普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茶与可可、咖啡并称当今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茶所用的茶叶一般是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传统的茶叶种类很多,包括绿茶、红茶、白茶、花茶、黑茶等。柑普茶是中国南方江门地区出现的一种新茶,它是以云南普洱茶和新会柑制作而成,具有化痰、止咳和消滞提神的功效,其中新会柑即作为茶叶容器也可以直接和茶叶一起泡制。
目前,市面上的柑普茶通常是在柑果上开一小口,通过该小口将果肉取出后再填充茶叶,将柑子与茶叶一起用柑皮盖住小口,然后一起晒干或烘干所得。作为二者的结合,在存放的过程中,二者的挥发性成分会融合的更充分,相关理化成分发生变化,适宜的环境和时间会使得柑普茶品质向着有益的方向转变。但是,由于柑皮和普洱毕竟为两种不同的物质,且两者均为固态,在采用常规陈化方法时,要使两者的挥发性成分实现较好的融合需要较长的陈化时间。另一方面,由于柑皮表面在外部,其所含营养和药用物质随柑皮的干燥和硬化会有所流失,不仅可惜,还导致茶的味道不够甘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柑普茶的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得的柑普茶可使普洱和柑皮两者的挥发性成分融合得更好,口感浓醇,无涩味和其它杂味。
本发明所述的普洱和柑皮融合度好的柑普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新会柑的残、次果,分离果皮和果肉,以所得果皮为原料提取挥发油;
2)取新会柑,顶部开口,取出果肉,晾干,得到晾干的柑皮及与其配套的顶盖;
3)向晾干的柑皮中填充普洱茶,然后再向其中注入步骤1)制得的挥发油,盖上顶盖,于55-65℃条件下干燥,陈化,即得;其中,所述挥发油的加入量为每个柑皮中加入≥5μL挥发油。
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1)中,所述新会柑的残、次果并非是指烂果,而是指个小或者外观不够好看或因其它原因导致无法作陈皮原料的果子。所得果皮采用现有常规工艺提取挥发油,如将所得果皮干燥后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来提取挥发油,所述提取得到的挥发油中以柠檬烯为主要成分,且其中柠檬烯的含量≥50wt%,优选≥60wt%。
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2)中的操作与现有技术相同。
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3)中,所述挥发油的加入量优选是按每个柑皮中加入10-100μL挥发油,进一步优选每个柑皮中加入20-80μL挥发油。挥发油的加入可采用移液枪进行注入。
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3)中,所述的陈化操作与现有技术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特点在于:
1、采用新会柑的残、次果的果皮为原料提取挥发油,一方面实现对新会柑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挥发油也是由新会柑的果皮提取而得,与作为容器的柑皮原料相同,保证挥发油的加入不会产生其它不同于新会柑的气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浦北县龙腾食品有限公司,未经浦北县龙腾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12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养生黑茶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益气健脾保健红茶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