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2011.6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6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波;郭和坤;杨正明;张亚蒲;骆雨田;胥洪成;孙玉平;张合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4/08 | 分类号: | G01N2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陈刚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致密 含量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提供有目的储层中目标岩心样品、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和离心处理前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以及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其中,第一岩心样品和第二岩心样品分别用于表征在饱和油状态和饱和油束缚水状态下的目标岩心样品;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游离油含量;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对储层中不同赋存状态下的致密油含量的定量评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藏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致密油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致密油储集层孔隙结构复杂,储集层物性差,油相赋存机理复杂,明确其油相赋存状态及赋存比例,对理解致密油的成藏,深入研究致密油可动用性及选择合理开发方式有重要指导意义。
目前流体赋存可视化研究的常用手段是CT和扫描电镜,二者均能对储层油水赋存形态进行定性观察。由于致密油储层孔喉小,CT和扫描电镜在研究致密油赋存方面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CT分析对样品要求高,例如直径1mm岩心对应最小分辨率为400nm,且最小只能观察到50nm左右的孔喉,其代表性有局限且无法观察50nm以下孔喉内致密油赋存特征,同时油水解释经验性较强;扫描电镜观察视野小,所得结果代表性有局限,且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及装置,以实现对储层中不同赋存状态下的致密油含量的定量评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及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确定致密油含量的方法,提供有目的储层中目标岩心样品、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和离心处理前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以及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其中,所述第一岩心样品和所述第二岩心样品分别用于表征在饱和油状态和饱和油束缚水状态下的所述目标岩心样品;所述致密油中包括游离油和吸附油;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游离油含量;
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的第一岩心样品和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吸附油含量。
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包括:在第一指定离心力的作用下的气驱油离心处理;其中,所述第一指定离心力包括1兆帕。
优选方案中,所述方法还提供有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离心处理后和所述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一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
根据所述离心处理前和所述第二离心处理后的第二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确定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二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其中,所述第一类孔喉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类孔喉的半径;所述目标岩心样品中第一类孔喉和第二类孔喉内的游离油含量之和为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游离油含量。
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离心处理包括:在第二指定离心力的作用下的气驱油离心处理;其中,所述第二指定离心力包括0.1兆帕。
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类孔喉的半径的取值范围包括50~500纳米,所述第二类孔喉的半径的取值范围包括大于500纳米。
优选方案中,所述方法还提供有所述目标岩心样品的孔喉分布数据,以及第一离心处理后的第一岩心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谱;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20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