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Z型基坑支护桩及其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3227.4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0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吴平;郭杨;柯宅邦;费广清;陶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10;E02D5/2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23003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桩体 缘板 连接结构 基坑支护桩 侧壁间隔 施工周期 内套筒 条形状 外套筒 支护桩 腹板 抗剪 平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型基坑支护桩及其连接结构,支护桩包括桩体和配筋,桩体的横截面呈“Z”字形,桩体包括相互平行且呈条形状的迎土缘板和迎坑缘板,以及连接迎土缘板和迎坑缘板的条形腹板,配筋沿桩体的侧壁间隔排列;连接结构包括内套筒和外套筒等。本发明提高了桩体的抗歪和抗剪能力,缩短施工周期,降低造价且适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支护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Z型基坑支护桩及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支护桩,一般用于基坑支护、边坡支护以及滑坡治理,承受水平土压力或滑坡推力,现有技术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1)、传统采用的钢筋混凝土圆桩与基坑周围的接触面方向均不同,圆桩受到基坑挤压时,起到支护作用的仅为一个方向上的单一点,钢筋混凝土圆桩中的钢筋每个方向仅有一根受力,容易造成受力不均,抗歪和抗剪切能力降低;
(2)、钢筋混凝土圆桩的材料造价高、施工慢;
(3)、施工方式:传统现场浇注,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Z型基坑支护桩及其连接结构,提高了桩体的抗歪和抗剪能力,缩短施工周期,降低造价且适用范围广。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Z型基坑支护桩,包括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桩体,桩体中沿高度方向设有配筋,桩体沿基坑坑壁设置,所述桩体的横截面呈“Z”字形,桩体包括相互平行且呈条形状的迎土缘板和迎坑缘板,以及连接迎土缘板和迎坑缘板的条形腹板,配筋沿桩体的侧壁间隔排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配筋包括非金属预应力筋和钢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非金属预应力筋为纤维增强复合塑料筋和/或碳纤维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非金属预应力筋沿迎土缘板的侧壁间隔排列,钢筋和非金属预应力筋沿迎土缘板和条形腹板的侧壁间隔交替排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迎坑缘板的侧壁包括相互平行的外迎坑面和内迎坑面,以及连接外迎坑面和内迎坑面的第一构造面;
所述迎土缘板的侧壁包括相互平行的外迎土面和内迎土面,以及连接外迎土面和内迎土面的第二构造面;
所述条形腹板的侧壁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三构造面和第四构造面,第三构造面一端连接至内迎土面,第三构造面另一端连接至外迎坑面;第四构造面一端连接至外迎土面,第四构造面另一端连接至内迎坑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非金属预应力筋沿外迎土面、内迎土面和第四构造面间隔排列,非金属预应力筋和钢筋沿第三构造面间隔交替排列,钢筋沿第一构造面、第二构造面、内迎坑面和外迎坑面间隔交替排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四构造面和内迎坑面之间的夹角为10~30°,第四构造面和内迎坑面之间间隔层设有多组加强筋,加强筋两端分别连接至第四构造面和内迎坑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迎坑缘板中至少具有一个纵向空心结构,所述桩体内间隔层设有多组箍筋,箍筋为与桩体的横截面相适应的封闭式结构,配筋间隔固接在箍筋的周向上形成筋笼,所述桩体上下端面上均设有端板,端板上设有与配筋的横截面相适应的穿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未经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32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