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园集中开发区地表径流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3805.4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7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马书占;陈开宁;李恒鹏;黄蔚;古小治;刘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尹妍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净化塘 地表径流 出水渠 反硝化 墙体 茶园 构建 底层填料层 底部开口 底层填充 地形地势 方法实施 净水植物 生态浮岛 生态护岸 削减 填料层 填料区 坡脚 三层 自净 连通 填充 水体 污染物 流出 山坡 净化 | ||
1.一种茶园集中开发区地表径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茶山山坡坡脚依据地形地势构建矩形反硝化沟;反硝化沟一侧墙体靠近茶山,另一侧构建生态净化塘;
在反硝化沟内设置第二墙体,将反硝化沟内划分为填料区和出水渠;所述填料区内填充三层填料,底层填充陶粒;中层填充玉米芯、木屑、稻壳、陶粒的混合物;上层为尼龙网和客土覆盖;第二墙体底部开口,使得底层填充的填料与出水渠连通;地表径流流入填料层后经底层填料层进入出水渠,从出水渠流出后进入生态净化塘;
生态净化塘内布置生态浮岛、生态护岸和净水植物;地表径流经生态净化塘净化后流入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硝化沟的墙体采用两种材质,进水口端墙体及靠近茶山一侧墙体为尼龙网栅栏;靠近生态净化塘的一侧墙体及出水渠墙体为混凝土砖砌;墙体厚度为25-3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填充玉米芯、木屑、稻壳、陶粒的混合物,其中玉米芯、木屑、稻壳为主填料,掺杂少量陶粒,玉米芯、木屑、稻壳三者混合物与陶粒填充比例为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深度为1.0-1.2m;底层填料填充深度10-15cm;中层填料填充深度80-100cm,上层尼龙网铺设在中层填料上,深度5-10cm,客土覆盖在尼龙网上,深度5-1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层填料上为自由水层,自由水层高度为15-2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护岸为利用构建反硝化沟产生的土方在生态净化塘岸带修筑岸坡而成,坡比1:2-1:3,宽度3-5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植物包括种植在护岸上的挺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外沿浅水区0.5-2.0m水深处栽种的沉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选自芦苇、茭草、香蒲,种植密度10-15株/m2;沉水植物选自菹草、苦草、黑藻、水毛茛,盖度50-6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种植方式为幼苗移栽;沉水植物种植方式为芽孢撒播和幼苗扦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岛的构建方式为:利用PE管或PVC管围成圆形框架,用一层聚乙烯网覆盖;聚乙烯网上面放置漂浮植物;聚乙烯网下方悬挂1~1.5m长的弹性填料,用来挂生物膜;所述漂浮植物选用30~50cm的铜钱草、水禾、绿狐尾藻和黄菖蒲。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岛的布设密度为覆盖度达到水面面积的3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380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