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玉米秸秆改善农田土质的种养结合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4355.0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8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宋丹丹;崔俊涛;程伟;张伟;宋恩丽;尚宁;孟敬洋;王威;张宇彤;赵艳;丛树军;吉长鹏;白增静;明龙;任源;于海阔;迟利喆;李双;李筱茵;张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嘉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俞晓明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秸秆 农田 玉米 土质 有机肥 农田土壤 种植 堆腐 秸秆腐熟剂 均匀放置 次循环 遮荫网 休闲 单点 覆土 撒施 外罩 收割 收获 制作 | ||
本发明属于农田土质改善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玉米秸秆改善农田土质的种养结合处理方法,该方法将农田划分为12份,养田处理时将第一年收获的所有玉米秸秆均匀放置在其中3份农田内,撒施秸秆腐熟剂,覆土,外罩遮荫网,自然堆腐直至第二年玉米收割,得到第一次玉米有机肥;种田处理时在其余9份农田中种植玉米,其中与玉米秸秆相邻的农田内采用单点双棵种植的方法种植玉米,一共包括四次种养结合处理,在玉米不减产的条件下,实现了农田土壤的休闲养地1年,休闲养地过程中不种植玉米,而用于堆腐处理玉米秸秆、制作有机肥,土质直接被有机肥改善,每年休耕养地四分之一的面积,4年完成农田土壤全部休耕养地1次循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田土质改善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玉米秸秆改善农田土质的种养结合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人口和农业大国,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粮食问题永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现有耕地20亿亩,年需化肥约6000万吨,是世界最大的化肥消费国和进口国。据研究部门测算,目前我国氨肥平均利用率为30%-35%,磷肥15%-25%,钾肥30%-50%,大部分肥料都被土壤固定或被淋溶。粗略估计,全国每年因盲目使用而浪费的化肥约100多万吨,如每吨化肥按1500元计算,折合人民币15亿多元,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由于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造成土壤板结,地下水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随着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既破坏了土壤结构,使土壤板结,又造成了水土流失,地力贫瘠,使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根据我国1400个县调查,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0.67%的已占11%以上,同时由于土壤结构破坏,农田保水保肥能力减弱,化肥利用率低,农作物品质下降,有害物质残留,在水果、蔬菜、粮食等食品中的含量超标,对人畜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只有保护土壤,提高耕地质量,才能生产出人民满意的绿色产品。如何消除土壤板结,培肥地力,挖掘土壤增产潜力,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有技术的问题在于仅使用有机肥料对土壤板结情况进行改善,改善期间土壤一直种植作物,导致改善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利用玉米秸秆改善农田土质的种养结合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仅使用有机肥料对土壤板结情况进行改善,改善期间土壤一直种植作物,导致改善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玉米秸秆改善农田土质的种养结合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农田划分为12份;
步骤2,第一次种养结合处理
养田处理:将第一年收获的所有玉米秸秆均匀放置在其中3份农田内,撒施秸秆腐熟剂,覆土,外罩遮荫网,自然堆腐直至第二年玉米收割,得到第一次玉米有机肥;
种田处理:在其余9份农田中种植玉米,其中与玉米秸秆相邻的农田内采用单点双棵种植的方法种植玉米,其中单点双棵种植的方法具体为:每个玉米种植点种植两棵玉米,常规田间管理方式,直至第二年玉米收割;
步骤3,第二次种养结合处理
养田处理:第二年玉米收割后,将新收获玉米秸秆均匀放置在未放置过秸秆的3份农田内,将一半质量的所述第一次玉米有机肥平均覆盖在新收获的玉米秸秆上,覆土,外罩遮荫网,自然堆腐直至第三年玉米收割,得到第二次玉米有机肥;
种田处理:在其余9份农田中种植玉米,另一半质量的第一次玉米有机肥平均施用在即将采用单点双棵种植的3份农田内,其余处理方法同步骤2;
步骤4,重复步骤3的操作两次直到第四次种养结合处理,且每次更换从未放置过秸秆的3份农田用作养田处理;每次种田处理时,将玉米有机肥更换成当年得到的玉米有机肥,至此完成整块农田的种养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嘉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吉林省嘉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43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