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板结土壤表层蓄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5361.8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84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辉;王锡钢;吕宪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E21B7/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30102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浅井 板结土壤 盐碱地 蓄水 井口 注水 园林艺术 盐碱土 城市绿化 功能恢复 控制方式 每日补充 渗透性能 蓄水能力 植被盖度 植物移植 注满水 土壤 板结 土层 浅层 渗水 降雨 饱和 打井 拦截 湿地 灌溉 水利 | ||
一种促进板结土壤表层蓄水的方法,涉及一种促进板结土壤蓄水的方法。是要解决现有的板结土壤表层蓄水能力差的问题。方法:一、在板结化的盐碱地上打浅井;二、然后向浅井中注满水,以后每日补充注水至满井,直到浅井内土壤渗水饱和;三、将植物移植到浅井的井口附近,距离井口小于0.6米,即完成。本发明利用盐碱地、盐碱土对水的渗透性能,利用工具在浅层土层打井,增强土壤涵养水分的功能,通过灌溉、降雨和水利控制方式对浅井注水,起到拦截涵蓄水的作用。本发明用于提升盐碱地表植被盖度,湿地功能恢复,及城市绿化、园林艺术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板结土壤蓄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一般自然情况而言,盐碱地和盐碱土缺水,土壤板结不适宜耕作,而且植被盖度低,表面植被群落脆弱,原因之一是其土壤性能导致的水源特质无法适应植被生存的需要。一般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含有丰富矿物质元素,松散、松软具有适宜的渗透性能,可以保水涵养水源,进而满足植物所需的肥料和水分。而渗透性能不良的矿物质所组成的粘土和白浆土就不适宜植被生长。部分盐碱地就属于这类土壤。
从物理角度来看,土壤渗透性能不良是导致土壤保水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而且水分难于向下渗透,无法存储,白白蒸发到空气中流走。即使降雨再多,也都是形成地表浸水,有些植被不宜长期浸水,导致死亡,而后地表蒸发带走大量水分,地表干涸板结,植物脱水而亡,旱涝交替影响地表植被生存。植被光秃、寸草不生。而这样的土壤表面干涸板结后,土质硬度会逐渐增加,植物根系很难向下生长获取水分,又进一步使得植被盖度下降,盐碱地更加难于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板结土壤表层蓄水能力差的问题,提供一种促进板结土壤表层蓄水的方法。
本发明促进板结土壤表层蓄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在板结化的盐碱地上打浅井,所述浅井的深度为50mm-1500mm,浅井的井口直径为20mm-200mm,相邻浅井之间的间距>20mm;
从蓄水来看,深度和井孔径的比值越大,越有利于延长蓄水时效。而井深的大小取决于当地的土质、地势和分布状态。
二、然后向浅井中注满水,以后每日补充注水至满井,直到浅井内土壤渗水饱和;
三、将植物移植到浅井的井口附近,距井口的距离小于0.6米,即完成。
进一步的,步骤一所述打浅井的具体方法为:使用挖坑机配上钻头垂直对准盐碱地钻孔,获取浅井。
进一步的,步骤一中每平方米盐碱地打7-100口浅井。
进一步的,步骤三所述植物为芦苇、野蒿、苜蓿属植物或碱蓬属植物,但不限于这些植物。
本发明所述浅井的含义是深度较浅的蓄水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盐碱地、盐碱土对水的渗透性能,利用工具在浅层土层打井,增强土壤涵养水分的功能,通过灌溉、降雨和水利控制方式对浅井注水,起到拦截涵蓄水的作用。浅井内部水可以通过地表环境发生蒸发、虹吸和微渗透作用,将水分传到地表,促进表层土壤湿润,而植物根系则可以沿井壁向下延伸获取水源,进一步促进生长。
本发明方法中的浅井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根细生长空间,易于根系着壁延伸摄取水分。并将植物和原生土整体移植到井口周边,促进植物保根护苗。
本发明方法提升了土壤保水、涵养水源功能,并为植物根系向下生长提供物理条件,进而巩固恢复成果。达到长期有效目的。
采用本发明方法对莫莫格湿地保护区进行实施。莫莫格湿地保护区的岸边秃地,之前该地无蓄水能力。实施本发明方法后,该地区的板结土壤的蓄水每平方米超过23.56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53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