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能调温相变材料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5523.8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1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舒;刘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宁市帝棉纺织制衣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5/06 | 分类号: | C09K5/06;D01F1/1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帮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7 | 代理人: | 颜春艳 |
地址: | 4215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质量份 相变材料 纤维 储能 调温 制备 蒸馏水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外界温度变化 吸热 二乙烯三胺 二异氰酸酯 硬脂酸丁酯 恶劣环境 温度波动 重量分数 衣服 微空调 甲苯 放热 植入 能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调温相变材料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原料及其重量分数:硬脂酸丁酯为10—20g质量份;二乙烯三胺为13—16g质量份;甲苯‑2为5—10g质量份为;4‑二异氰酸酯15—20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质量份为10—15g质量份和适量的蒸馏水。本发明将相变材料植入纤维中,可以极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不使用任何能源,可以让普通衣服变成微空调,让衣服能根据外界温度变化来实现相应吸热或放热,减少了体表温度波动,提高了舒适感和抵御恶劣环境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变材料纤维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储能调温相变材料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舒适性、保健性、安全性等纤维及纺织制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满足人们对功能性纺织品的追求,高技术纤维的开发成为纤维纺织行业的竞争热点。
目前,现有的纤维纺织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现有的纤维纺织一般都是纺织材料直接进行混合加工,不能让衣服能根据外界温度变化来实现相应吸热或放热,增加了体表温度波动,降低了舒适感和抵御恶劣环境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调温相变材料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储能调温相变材料及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原料及其重量分数:硬脂酸丁酯为10—20g质量份;二乙烯三胺为13—16g质量份;甲苯-2为5—10g质量份为;4-二异氰酸酯15—20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质量份为10—15g质量份和适量的蒸馏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储能调温相变材料,包括以下原料及其重量分数:硬脂酸丁酯为10g质量份;二乙烯三胺为13g质量份;甲苯-2为5g质量份为;4-二异氰酸酯15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质量份为10g 质量份和适量的蒸馏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储能调温相变材料,包括以下原料及其重量分数:硬脂酸丁酯为10g质量份;二乙烯三胺为13g质量份;甲苯-2为5g质量份为;4-二异氰酸酯20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质量份为10g 质量份和适量的蒸馏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储能调温相变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将上述原料按照重量份数称取;
b.待步骤a完成后,将称取好的4-二异氰酸酯和硬脂酸丁酯放入到混合器中进行混合;
c.待步骤a完成后,接着再将混合器中的4-二异氰酸酯和硬脂酸丁酯混合原料进行加热到30℃,然后再向4-二异氰酸酯和硬脂酸丁酯混合原料加入含有乳化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200mL蒸馏水溶液,并在 7000rpm的转速下持续混合10min;
d.待步骤c完成后,再将混合器中的原料进行加热,然后再将二乙烯三胺的40mL蒸馏水溶液缓慢加入到上述混合器中,保温反应30min;
e.待步骤d完成后,再继续将混合器进行升温至60℃保温反应3h,然后再进行混合原料的降温,最后再将原料制成相变材料微胶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硬脂酸丁酯、硬脂酸丁酯、甲苯 -2和4-二异氰酸酯均为分析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混合器采用搅拌、加热、降温一体机,所述搅拌时的搅拌杆采用双螺旋搅拌杆,所述加热时的加热器采用高频感应加热器,所述降温时采水进行循环冷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降温时过程中使用温度温度感应器对混合器中进行探测,当混合原料降低到20℃时停止降温,降温的时间为 10min。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储能调温相变材料的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宁市帝棉纺织制衣有限公司,未经常宁市帝棉纺织制衣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55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