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热蒸汽加热干燥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6502.8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9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光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6B21/00 | 分类号: | F26B21/00;F26B2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凝器 蒸汽压缩机 过热蒸汽 风机 加热管道 干燥室 加热干燥装置 过滤器 加热干燥 冷凝管道 湿蒸汽 进口 废汽 出口 高温高压蒸汽 过滤器出口 过滤器进口 部分干燥 过程产生 直接压缩 闪蒸罐 增压 热源 两路 加热 过滤 压缩 | ||
1.过热蒸汽加热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器(11)、冷凝器(7)、风机(4)和蒸汽压缩机(1);
所述过滤器(11)出口分别与风机(4)及蒸汽压缩机(1)的进口连接,风机(4)的出口与冷凝器(7)的加热管道进口连接,蒸汽压缩机(1)的出口与冷凝器(7)的冷凝管道进口连接;
所述冷凝器(7)的加热管道出口与干燥室(12)进口连接,干燥室(12)的出口与过滤器(11)进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热蒸汽加热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闪蒸罐(14);所述冷凝器(7)的冷凝管道出口与闪蒸罐(1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热蒸汽加热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压缩机(1)和冷凝器(7)的数量均为两个;
过滤器(11)出口分为三路,其中两路分别通过两个蒸汽压缩机(1)后与两个冷凝器(7)的冷凝管道进口连接;另一路依次经过风机(4)和两个冷凝器(7)的加热管道后与干燥室(12)的进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热蒸汽加热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压缩机(1)和冷凝器(7)的数量均为三个;
所述过滤器(11)出口分为四路,其中三路分别通过三个蒸汽压缩机(1)后与三个冷凝器(7)的冷凝管道进口连接;另一路依次经过风机(4)和三个冷凝器(7)的加热管道后与干燥室(12)的进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热蒸汽加热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7)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
所述蒸汽压缩机(1)的出口分别与所有冷凝器(7)的冷凝管道进口连接;风机(4)的出口依次经过所有冷凝器(7)的加热管道后与干燥室(12)进口连接。
6.利用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热蒸汽加热干燥装置的过热蒸汽加热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废汽经过滤器(11)过滤后分成两路,一路经过蒸汽压缩机(1)压缩后成为高温高压蒸汽,进入冷凝器(7)的冷凝管道,向冷凝器(7)的加热管道中的废汽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排至闪蒸罐(14),从而分成蒸汽和饱和水分别排出;
2)、另一路废汽经过风机(4)增压后进入冷凝器(7)的加热管道,从冷凝器(7)的冷凝管道中的高温高压蒸汽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成为过热蒸汽后流出,进入干燥室(12)加热干燥物料后,成为废汽从干燥室(12)的出口流出从而进入过滤器(11)。
7.利用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热蒸汽加热干燥装置的过热蒸汽加热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废汽经过滤器(11)过滤后分成三路,其中两路分别经过两个蒸汽压缩机(1)压缩后成为高温高压蒸汽,进入两个冷凝器(7)的冷凝管道,向两个冷凝器(7)的加热管道中的废汽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后排至闪蒸罐(14),从而分成蒸汽和饱和水分别排出;
2)、另一路废汽经过风机(4)增压后依次经过两个冷凝器(7)的加热管道,从两个冷凝器(7)的冷凝管道中的高温高压蒸汽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成为过热蒸汽后流出,从而进入干燥室(12),加热干燥物料后,成为废汽从干燥室(12)的出口流出,从而进入过滤器(11)。
8.利用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热蒸汽加热干燥装置的过热蒸汽加热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废汽经过滤器(11)过滤后分成四路,其中三路分别经过三个蒸汽压缩机(1)压缩后成为高温高压蒸汽,进入三个冷凝器(7)的冷凝管道,向三个冷凝器(7)的加热管道中的废汽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后排至闪蒸罐(14),从而分成蒸汽和饱和水分别排出;
2)、另一路废汽经过风机(4)增压后依次经过三个冷凝器(7)的加热管道,从三个冷凝器(7)的冷凝管道中的高温高压蒸汽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成为过热蒸汽后流出从而进入干燥室(12),加热干燥物料后,成为废汽从干燥室(12)的出口流出从而进入过滤器(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650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