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单口打压的复合密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6840.1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3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李宁;信绍广;马宗勇;王志强;时文博;车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4 | 分类号: | F16L9/14;F16L58/06;F16L57/00;F16J15/10;F16J15/00;G01N3/12;B05D7/22;B05D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李厚铭 |
地址: | 0563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密封结构 水泥砂浆 渗透型 保压 打压 内衬 制备 施工 环氧基涂料 密封涂料层 起泡 水泥 单种材料 密封表层 密封结构 水性环氧 压力升降 液压循环 运行过程 封孔层 环氧基 试验 封孔 密封 验证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单口打压的复合密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由内至外依次为基体、底层和表层;所述基体为水泥砂浆内衬,所述底层为水泥渗透型溶胶封孔层,所述表层为环氧基密封涂料层。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水泥渗透型溶胶封孔底层;(2)制备水性环氧基密封表层。本发明的密封结构解决了水泥砂浆内衬上单种材料难以保压的难题,可以达到密封保压效果;保证了管线在运行过程中的压力升降,不会引起环氧基涂料表层起泡或脱落的危险,此试验通过液压循环试验进行验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球墨铸铁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球墨铸铁管单口打压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球墨铸铁管具有优良的耐蚀性、可靠的强度以及接口柔性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在球墨铸铁管的常用规格范围包括DN80─DN2600,球墨铸铁管道内壁防腐涂层一般为水泥砂浆内衬。
在球墨铸铁管线的实际安装过程中,为了保证安装质量,通常要进行管线安装后的通水打压测试,以确保胶圈安装规范到位,管道及接头处均无渗漏。这对于中小口径管线来说是适宜的,而对于大口径管线(DN1200以上),由于管道直径大,长度长,管线整体安装后打压,一旦发现胶圈未安装到位密封不严而发生渗漏,将造成很大的返工安装工作量,并且会造成大量的水浪费。
基于以上原因,目前相关大口径管线采用单口打压的方式用于检测胶圈的安装及密封效果。
如图1所示(1-铸铁管材;2-水泥砂浆内衬;3-压紧法兰;4-实验止水材料(橡胶);5- 实验密封阀门;6-胶圈;7-微裂缝),单口打压每支管单独打压测试,且只在承插口连接处的单向100mm双向200mm范围内进行测试,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胶圈漏水后更换方便等特点,近年来成为检测大口径管线接口密封的一种打压方式。
参照标准GB 50268标准,单口打压试验压力要求为:
(1)充分浸泡阶段
试验工装注满水后,宜在不大于工作压力的条件下充分浸泡后再进行水压试验,浸泡时间一般≥24小时。
(2)预试验阶段
将试验工装内水压缓慢的升至2bar试验压力并稳压5分钟,期间如有压力下降可注水补水,但是不得高于试验压力2bar,检查管道接口、配件、水泥砂浆等处有无漏水、损坏等现象;有漏水、损坏现象时应及时停止试压,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重新试压。
(3)主试验阶段
将试验压力调整到5bar后停止注水补压,稳定5分钟,当5分钟后压力无明显下降,胶圈密封处无漏水时,单口水压试验合格。
水泥砂浆内衬为球墨铸铁管的主要防腐内涂层,但是水泥砂浆内衬本身是一种多孔性内衬涂层,在内衬基体上存在大量微米级直径不等的宏观及微观孔道,且在水泥表面经常存在许多肉眼可见的微裂纹,这成为单口打压时的水道通道,打压时水会从单口打压工装覆盖区域外水泥砂浆内衬表面逸出,导致打压时难以保压,如图1所示。这成为判断胶圈是否漏水的严重干扰因素。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水泥砂浆内衬的抗渗防水复合密封涂层,使水泥内衬抗渗防水,消除干扰因素,以满足单口打压检测胶圈密封性的实际应用需求。
为了确保抗渗防水密封涂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出现起泡、脱落等质量问题,需按照 ISO 16132标准对抗渗防水密封涂层进行液压循环实验,实验压力为16bar,恒压2小时,泄压至0bar,恒压2小时,再次升压至16bar开始下一个循环,共计25个循环。试验结束后,抗渗防水密封涂层无起泡、脱落等质量问题后液压循环测试通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单口打压的复合密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满足单口打压检测胶圈密封性的实际应用需求,并保证符合抗渗防水层满足液压循环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68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