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坑支护嵌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7746.8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7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张路路;朱殿奎;邓阳;金凯;张博文;韩绍栋;石百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基岩 嵌固结构 人工孔 管桩 容置空间 基坑支护桩 基坑支护 嵌固 入岩 坚硬地质 内部中空 人工成孔 向下延伸 防护壁 成形 固接 连通 嵌入 持平 地下 施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所述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嵌入地下的基岩内,所述基坑支护嵌固结构包括套管、人工孔和管桩。所述套管成形为内部中空的结构并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套管的顶部与地面的水平高度持平,所述套管的底部固接于所述基岩顶端;所述人工孔开设于所述基岩上部,且所述人工孔与所述套管的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管桩的一端置于所述套管的容置空间内,所述管桩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人工孔向下延伸至所述基岩内。本发明通过采用人工成孔至基岩,利用外套有套管的管桩作为入岩端进行嵌固,解决了坚硬地质入岩嵌固难的技术问题,达到提高效率、减少对防护壁的破坏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坑支护嵌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建筑业施工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不同地质情况下的支护工程中,支护桩成孔的形式多种多样,现有技术采用各类先进设备机械进行成孔,从而大大减少工期、人力及费用的投入。但在一些特殊环境下,无法使用大型设备,仍然采用人工成孔,例如遇见坚硬地质,这时的入岩嵌固作业成为一个较大的难题。通常施工到基岩时考虑采用静力爆破,但爆破用炸药收政府控制,申请手续麻烦,申请数量有限,极大的制约工期,且爆破入岩对人工挖孔护壁造成震动较大,安全性极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通过采用人工成孔至基岩,利用外套有套管的管桩作为入岩端进行嵌固,解决了坚硬地质入岩嵌固难的技术问题,达到提高效率、减少对防护壁的破坏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所述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嵌入地下的基岩内,所述基坑支护嵌固结构包括:套管、人工孔和管桩。所述套管成形为内部中空的结构并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套管的顶部与地面的水平高度持平,所述套管的底部固接于所述基岩顶端;所述人工孔开设于所述基岩上部,且所述人工孔与所述套管的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管桩的一端置于所述套管的容置空间内,所述管桩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人工孔向下延伸至所述基岩内。
本发明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包括三所述套管,三所述套管呈三角形摆放布置。
本发明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套管外围设有防护壁,所述防护壁围合界定形成有防护空间,所述套管设于所述防护空间内。
本发明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护壁顶端与所述套管顶端的水平高度持平,所述防护壁底端与所述人工孔底端的水平高度持平。
本发明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护壁的一侧设有止水帷幕。
本发明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管桩的顶端设于所述套管内的容置空间的下部。
本发明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套管的容置空间内填设并充满水泥浆。
本发明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的施工方法,所述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嵌入地下的基岩内,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A.人工挖孔作业:采用人工逐个岩土层开挖防护空间,人工向下挖孔至基岩并入岩200~500mm以在基岩上形成人工孔。
B.套管安装作业:将套管置入地下,直至所述套管的底部接设于所述基岩的顶端,且所述套管内部的容置空间与所述人工孔连通。
C.管桩施工作业:将钻机钻头从所述套管内进入,开孔入所述基岩中的所述人工孔的水平高度往下3m~4m以形成钻机孔,并将管桩的底端固定于所述钻机孔内,最后向所述套管内注浆直至注满。
本发明基坑支护桩嵌固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于所述人工挖孔作业中,每深入地下1m绑扎一防护壁钢筋,经人工检验合格后,以所述防护壁钢筋为框架设防护壁模板,而后浇筑防护壁混凝土,以形成防护壁,所述防护壁围合界定形成所述防护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77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