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三坐标移动平台的气体冲击射流测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8253.6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86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高文智;曹绕;陈建;曾亿山;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4114 | 代理人: | 徐伟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坐标 移动 平台 气体 冲击 射流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坐标移动平台的气体冲击射流测压装置,包括三个直线调节装置、旋转关节、承压板、气体压强传感器、三个位移传感器和底座。三个直线调节装置均为相同的丝杠传动,第一直线调节装置竖直连接在第三直线调节装置上,第二直线调节装置水平连接在第一直线调节装置上,第二直线调节装置一端连接第二电机,另一端设有端板,端板连接旋转关节的一端,旋转关节的另一端连接承压板,所述承压板的背面连接气体压强传感器。检测时,喷嘴对承压板的正面喷出有压气流,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联动并带动承压板沿X、Y、Z三坐标运动,气体压强传感器捕捉并检测喷嘴在三维空间移动时有压气流在承压板运动区间的压强分布参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冲击射流的流动参数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三坐标移动平台的气体冲击射流测压装置。
背景技术
气体冲击射流广泛应用于吹除、干燥、冷流喷涂等作业领域。射流冲击物体表面所产生的压强大小及分布特征决定其作用效果,因此,准确的测量冲击射流产生的表面压强分布,对于射流性能的评估以及射流发生装置的设计优选,具有重要意义。若采用在物体表面布置多个传感器进行射流冲击表面压强的测量,受限于传感器的价格与数量、以及空间尺寸的限制,测量代价较大、并且空间分辨精度不够。虽然薄膜式传感器可直接测量表面压强分布,但其价格昂贵、量程与精度有限。并且由于射流冲击存在作用区域广泛、中心区域压强高,边界区域压强低的特点,故也难以采用单一量程的传感器实现整个冲击区域的高精度测量。此外,在实际操作中,气体射流冲击工况众多,上述传统的测量方案均难以实现高效、通用的测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三坐标移动平台的气体冲击射流测压装置。
一种基于三坐标移动平台的气体冲击射流测压装置,包括第一直线调节装置1、第二直线调节装置2、第三直线调节装置3、旋转关节4、承压板5、气体压强传感器6和底座7。所述第一直线调节装置1为丝杠传动,包括第一电机11、丝杆13、第一连接板18和第一底板19,所述丝杆13通过丝杆螺母15连接第一连接板18,所述第一电机11驱动丝杆13旋转带动第一连接板18直线运动,第一底板19安装在第一直线调节装置1的下端。
所述第二直线调节装置2和第三直线调节装置3同样为丝杠传动,第二直线调节装置2包括第二电机21和第二连接板22,第二电机21驱动第二连接板22直线运动。第三直线调节装置3包括第三电机31和第三连接板32,第三电机31驱动第三连接板32直线运动。所述第三直线调节装置3水平安装在底座7的上平面。所述第一直线调节装置1通过第一底板19竖直连接在第三连接板32上,第三电机31带动第一直线调节装置1沿X轴方向运动。第二直线调节装置2通过第二连接板22水平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8上,第一电机11带动第二直线调节装置2沿Z轴方向运动。所述第二直线调节装置2一端连接第二电机21,另一端设有端板23,端板23连接旋转关节4的一端,旋转关节4的另一端连接承压板5,所述承压板5的背面连接气体压强传感器6,第二电机21带动承压板5沿Y轴方向运动。检测时,喷嘴8对承压板5的正面喷出有压气流,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21和第三电机31联动并带动承压板5沿X、Y、Z三坐标运动,气体压强传感器6捕捉并检测喷嘴8在三维空间移动时有压气流在承压板5运动区间的压强分布参数。
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第一电机11通过联轴器12与丝杆13连接,丝杆13上安装丝杆螺母15,丝杆螺母15通过螺栓和第一滑块16连接,第一滑块16一侧通过螺栓与导轨滑块17连接,导轨滑块17安装于导轨14上,第一连接板18安装在导轨滑块17上,导轨14固定安装于第一直线调节装置1的箱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82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