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胶带粘力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8599.6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5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昆明;李雪斌;毛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力检测装置 承接板 滑动杆 上端面 固定板 胶带 胶带固定装置 弹球装置 滑动柱 卡接槽 连接片 前端面 支撑柱 插接 滑动导轨 滑动连接 传统的 打击杆 固定壳 胶带卷 卡接柱 下端面 刀片 弹簧 铁球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带粘力检测装置,包括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前端面滑动连接有胶带固定装置,所述滑动杆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粘力检测装置,所述承接板的上端面插接有弹球装置,所述承接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内部插接有胶带卷杆,所述胶带固定装置包括滑动柱、固定板、卡接槽和刀片,所述滑动柱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背端面,所述卡接槽开设在固定板的上端面,所述弹球装置包括滑动导轨、铁球滑动杆、第一固定壳、弹簧、打击杆和第一卡接柱。本发明通过安装粘力检测装置,较传统的胶带粘力检测装置相比,其检测更加精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胶带粘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胶带粘力测试仪是一种测试压敏胶带初粘度的仪器,其传统的测试方法是将一钢球滚过平放在倾斜板上的胶粘带粘性面。根据规定长度的粘性面能够粘住的最大钢球尺寸,评价其初粘性大小。胶带粘力测试仪采用斜面滚球法,通过钢球和测试试样粘性面之间以微小压力发生短暂接触时,胶粘带、标签等产品对钢球的附着力作用来测试试样初粘性
然而上述所述的胶带粘力检测方法在对胶带的固定中较为繁琐,且只通过钢球受重力作用在胶带上的滚动距离,此方法误差较大,影响测量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带粘力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胶带粘力检测装置,包括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前端面滑动连接有胶带固定装置,所述滑动杆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粘力检测装置,所述承接板的上端面插接有弹球装置,所述承接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内部插接有胶带卷杆,所述胶带固定装置包括滑动柱、固定板、卡接槽和刀片,所述滑动柱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背端面,所述卡接槽开设在固定板的上端面,所述弹球装置包括滑动导轨、铁球滑动杆、第一固定壳、弹簧、打击杆和第一卡接柱,所述滑动导轨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壳的侧端面,所述铁球滑动杆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壳的上端面,所述打击杆通过弹簧弹性连接在第一固定壳的侧端面,所述第一卡接柱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壳的下端面,所述粘力检测装置包括弹性指示杆、第二固定壳、第二卡接柱和弹粘杆,所述弹性指示杆滑动连接在第二固定壳的上端面,所述弹粘杆弹性连接在弹性指示杆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卡接柱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壳的下端面。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刻度尺。
优选的,所述卡接槽共设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固定板的上端面。
优选的,所述滑动导轨与打击杆处于同一水平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柱共设有两组,且对称分布在第一固定壳的下端面。
优选的,所述刀片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侧端面。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通过安装胶带固定装置,使用者在将胶带固定在固定板的上端面,检测粘力时,更加方便,在胶带固定时,将胶带粘贴在胶带固定装置的上端后,通过刀片对胶带进行剪切,滑动胶带固定装置后再转动胶带固定装置,使胶带粘贴的一面向上,再滑动胶带固定装置至原位,通过此方法,加大了胶带固定的简便性,且更加方便下一步操作,当胶带固定好后,将弹球装置插接在承接板的上端,在铁球滑动杆的内部放置小铁球后,通过拉动打击杆对铁球滑动杆内的铁球进行打击,观测铁球在胶带上滚动的距离,通过固定板的上端面标注的刻度尺对铁球滚动的距离做出比较记录,以此来观测胶带的粘力,由于弹簧具有固定的弹性系数,从而可多次进行测量,取平均值后将更加精准的对胶带粘力进行统计,通过安装粘力检测装置,当需要对胶带的粘力进行准确数值的测量时,将粘力检测装置插接在卡接槽内,将弹粘杆的底端粘在胶带上,通过拉动弹性指示杆观测示数,从而准确读取胶带的粘力,通过安装粘力检测装置,较传统的胶带粘力检测装置相比,其检测更加精确。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85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背板双向剥离试验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检测叠片式电池极耳弯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