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共享进、出油装置的轴承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8763.3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4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马梅伍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梅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66 | 分类号: | F16C33/66;G01F23/26;G05D9/12 |
代理公司: | 佛山粤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3 | 代理人: | 易朝晖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张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路管道 轴承 出油装置 圆形外壳 泵升 共享 胶塞 电机 闭合 底部中央 电机连接 绕轴旋转 输油管道 油箱连接 圆形转子 出油口 出油 通孔 油盖 油箱 贯穿 节约 覆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共享进、出油装置的轴承,所述轴承包括圆形外壳、圆形转子,所述圆形外壳的底部中央贯穿设置有胶塞,所述胶塞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通孔;在所述圆形外壳的外表面设置有覆盖所述胶塞的可绕轴旋转进而实现打开、闭合的油盖;所述共享进、出油装置包括油路管道、泵升电机、油箱,所述油路管道的一头为具有若干管道的进、出油口,所述油路管道的另一头与所述泵升电机连接,通过输油管道将所述油路管道的一头、油路管道的另一头连接起来,所述泵升电机还与油箱连接。本发明公开的基于共享进、出油装置的轴承实现了采用一个装置能够对多个不同的轴承进行进、出油操作,不需要在每个轴承上设置复杂的结构,极大的节约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共享进、出油装置的轴承。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自动化需求的不断提升,作为自动运行的主要元件之一的轴承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以及使用。轴承对各种设备的精度影响极大,其转动精度、速度、防震性能和动刚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最近发展起来的基于液体摩擦的可用于支撑高负载、高转速的轴承。然而,对于轴承,其内部液体的量、质量将极大的影响轴承的工作情况,如果液体量过少则轴承转子与外壳之间摩擦力较大,将会严重影响轴承的寿命以及设备运行的可靠、稳定;如果液体量过多则加重了轴承的运行负担,同时也会导致设备运行的冗余性能较差;如果液体已经变质则也会导致摩擦力过大,损坏轴承。因此,适量且保质的液体是保障轴承正常运行进而使得设备正常运转的关键条件。而现有的方式均采用经验式、机械式的方式对油进行多少的判断以及补充,且针对每个轴承设置了复杂的进、出油通路,极大的提高了轴承的成本以及维护难易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享进、出油装置的轴承,所述轴承包括圆形外壳、圆形转子,所述圆形外壳包裹所述圆形转子,所述圆形外壳与所述圆形转子之间具备油液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外壳的底部中央贯穿设置有胶塞,所述胶塞上均匀分布有若干通孔;在所述圆形外壳的外表面设置有覆盖所述胶塞的可绕轴旋转进而实现打开、闭合的油盖;所述共享进、出油装置包括油路管道、泵升电机、油箱,所述油路管道的一头为具有若干管道的进、出油口,所述油路管道的另一头与所述泵升电机连接,通过输油管道将所述油路管道的一头、油路管道的另一头连接起来,所述泵升电机还与油箱连接。
该基于共享进、出油装置的轴承,其还进一步满足条件,所述胶塞还与油路管道的进、出油口连接,所述油路管道的进油口与泵升电机的一端连接,所述泵升电机的另一端连接油箱,所述泵升电机能够将所述油箱中的油抽出并将所述油沿着所述油路管道向上传送至所述胶塞,最终进入所述油液空间。
该基于共享进、出油装置的轴承,其还进一步满足条件,所述输油管道为柔性橡胶管。
该基于共享进、出油装置的轴承,其还进一步满足条件,所述通孔的直径很小以至于在所述油液空间中的油由于自身具有的粘性无法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所述通孔流出。
该基于共享进、出油装置的轴承,其还进一步满足条件,所述泵升电机能够在两个相反的方向工作,当将所述进、出油口插入所述胶塞中时,且所述泵升电机工作在第一个方向上时,所述泵升电机能够将所述油液空间中的油抽出并传送到所述油箱中,而所述泵升电机工作在第二个方向上时,所述泵升电机能够将所述油箱中的油抽出注入所述油液空间。
该基于共享进、出油装置的轴承,其还进一步满足条件,所述泵升电机还与控制器无线通信连接,进而使得所述泵升电机能够根据所述控制器发出的命令控制自身运行速度进而控制所述油的输送速度。
该基于共享进、出油装置的轴承,其还进一步满足条件,在所述圆形外壳的内表面,即所述圆形外壳与油接触的一面,固定设置有第一电容正极板、第一电容负极板、第二电容正极板、第二电容负极板;所述第一电容正极板、第一电容负极板均与所述胶塞临近的设置,且所述第一电容正极板、第一电容负极板相对于所述胶塞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电容正极板、第二电容负极板均与所述胶塞相对较远的设置,且所述第二电容正极板、第二电容负极板相对于所述胶塞对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梅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梅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87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满球装全陶瓷轴承
- 下一篇:一种轴承外套的固定方法及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