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重金属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9233.0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7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廖清;李帅;于振一;付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C07F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温磷光 重金属 合成 强吸电子基团 穿越 分子内电荷 氟硼化合物 重金属原子 发光材料 化学改性 环境友好 设计合成 羟基乙烯 传统的 低毒性 硫原子 有机物 重原子 隙间 亚胺 必要条件 申请 诱导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重金属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本申请还提供了无重金属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的合成方法。本发明设计合成的β‑羟基乙烯亚胺二氟硼化合物,其中使用强吸电子基团取代诱导分子内电荷转移,硫原子使得T1(π,π*)←S1(n,π*)隙间穿越过程变成了系间穿越允许的过程,从而有利于室温磷光的产生。该类室温磷光材料避免了重金属原子的使用,证明了传统的重原子效应不是促进有机物产生室温磷光的必要条件。本申请提供的无重金属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具有合成简便、成本低廉、易于化学改性、低毒性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实用性强,可以应用于发光材料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电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无重金属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室温磷光材料与荧光材料相比,有着许多独特的优点,在光电显示、生物成像、化学传感器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比如,通过使用磷光材料,OLED的电致发光量子效率值可以高达100%。磷光材料具有较大的Stokes位移和较长的寿命,这样在生物成像应用中能避免激发光源和背景、杂质荧光的干扰;磷光材料对环境中的氧气、温度、猝灭剂等因素都很敏感,因而被广泛研究用于氧气等传感和检测领域。
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或者已经投入实际应用的室温磷光材料大多为无机材料(比如硫化锌、稀土氧化物等)。而使有机物产生室温磷光,往往通过在分子中掺入卤素或大原子序数金属,例如铱和铂络合物,通过重原子效应来促进单线态到三线态的系间穿越过程。此外,还需要借助比较苛刻的外界条件,譬如隔氧,超低温(77K)或者刚性晶体结构。由于重金属价格昂贵,高毒性,不环保以及苛刻的磷光生成条件,限制了这些材料的应用,因此设计开发无重金属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变得异常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本申请提供的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未引入重金属原子,且能高效产生室温磷光。
本发明所述的无重金属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的结构通式为:
其中R为强吸电子基团,一般为-NO2,-CF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重金属纯有机室温材料的合成方法,步骤是:以硫代色满-4-酮为原料,与三氯氧磷在DMF冰浴下反应,然后加热至80℃搅拌2小时,待反应完成后用6mL冰冷的乙酸钠水溶液(25%)淬灭。用乙醚萃取两次,合并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洗涤,用硫酸钠干燥,浓缩得产品(1)。
进一步的步骤为:将产品(1),含苯胺化合物溶于乙醇,THF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pTsOH后,将反应混合物在80℃下搅拌3h。TCL监测,待反应完成后,浓缩并冷却至10-15℃。过滤固体,粗产物在乙醇/丙酮混合液中重结晶,过滤得固体产品(2)。
进一步的具体步骤为:将固体产品(2)溶于含有三乙胺的二氯甲烷中,缓慢加入BF3·Et2O。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h,待反应完成后(通过TLC监测)加入20%碳酸氢钠溶液淬灭。通过萃取,分离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选择石油醚;乙酸乙酯作展开剂,进行柱层析。得纯产品。
所述含苯胺化合物含有苯胺基团即可,其结构式如下所示,但不局限于以下实例所给出的这些化合物:
其中(Ⅰ)对硝基苯胺,(Ⅱ)对三氟甲基苯胺。
所述DMF为N,N-二甲基甲酰胺的简称,THF为四氢呋喃的简称,pTsOH为对甲苯磺酸,BF3·Et2O浓度为~46.5%BF3。
所述硫代色满-4-酮为原料,与三氯氧磷的摩尔比为1:1.2,DMF用量为每0.01摩尔硫代色满-4-酮对应5-10mlDM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师范大学,未经首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92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