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医用熏蒸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9372.3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50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马志凯;马祥龙;郭中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鑫诺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40/60 | 分类号: | G16H40/60;A61H3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365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医用 熏蒸 座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医用熏蒸座椅,涉及熏蒸设备领域。本发明包括座椅底座,座椅底座为一无盖箱体,无盖箱体的开口端设置有一工作台板;座椅底座的一侧铰接有一靠背,一扶手上安装有控制按钮;工作台板上安装有第一雾化头、第二雾化头;靠背上开设有若干条蒸汽槽;靠背内铺设有蛇形红外加热管。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双头雾化箱,座椅的靠背上设有蒸汽槽,熏蒸气体通过第一雾化头流向蒸汽槽,蒸汽槽的位置符合人体工学,通过蒸汽槽内的气体对使用者的背部进行熏蒸,通过工作台板上的第二雾化头对使用者的臀部熏蒸,并通过调节旋钮控制第一出气孔、第二出气孔的出气量,扩大熏蒸座椅的适用范围,使用方便,控制方式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熏蒸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医用熏蒸座椅。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熏蒸所采用的方法及器具是将中草药煎煮后导入缸盆中,病人坐于旁边,让缸盆中向上散发的热蒸气熏蒸患部,该方法熏蒸气不集中,利用率不高,且药液很快就冷却,需反复加热,操作麻烦,药物渗透很难达到理想深度,治疗范围局限,治疗效果欠佳,治疗效率低下。
熏蒸疗法是中医传统的、有效的、常用的外治法,它通过热、药双重作用而取效,热能松弛肌筋、疏松腠理、活血通络,药能对症下药,并能排出由于人体对口服药物的排泄解毒作用而降低药效成分,现有的熏蒸座椅功能单一,不能有效的针对用户的背部进行熏蒸,适用范围窄,因此,提供一种多功能医用熏蒸座椅,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医用熏蒸座椅,通过设置可调节式座椅靠背,在靠背、工作台板上均设置有熏蒸用流道,且在靠背内安装有热疗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熏蒸座椅功能单一,适用范围窄,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多功能医用熏蒸座椅,包括座椅底座,所述座椅底座为一无盖箱体,所述无盖箱体的开口端设置有一工作台板;所述座椅底座的一侧铰接有一靠背,所述座椅底座的一相对侧均设有一扶手,其中一所述扶手上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工作台板与无盖箱体构成一密封容腔,所述密封容腔内安装有一雾化箱;所述工作台板上开设有一环型导流槽,所述工作台板上开设有与导流槽相贯通的第一水流槽、第二水流槽;所述工作台板上安装有第一雾化头、第二雾化头;所述靠背上开设有若干条蒸汽槽,所述蒸汽槽与第二水流槽相连通;所述靠背内铺设有蛇形红外加热管;所述第一雾化头、第二雾化头均通过管道与雾化箱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底座、工作台板、扶手、靠背的材质均为玻璃钢或有机玻璃或聚氯乙烯塑料;所述靠背内设有空心容腔。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按钮与座椅调节电机相联,所述控制按钮调节靠背的倾斜角度,所述靠背的倾斜角度为75°~135°。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箱上设置有第一出气孔、第二出气孔、进出水管,所述雾化箱上安装有一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控制第一出气孔、第二出气孔的出气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气孔通过一排气管与第一雾化头相连,所述第二出气孔通过排气管与第二雾化头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板上铺设有一坐垫,所述坐垫上设有一雾气孔,所述坐垫为陶瓷垫或塑料垫或真皮垫;所述第一雾化头设置于第二水流槽内,所述第二雾化头设置于导流槽所处的环型中间,所述第二雾化头与雾气孔的位置相配合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槽、第一水流槽、第二水流槽、导流槽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流槽通过管道与座椅底座内的废水箱相连。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双头雾化箱,座椅的靠背上设有蒸汽槽,熏蒸气体通过第一雾化头流向蒸汽槽,蒸汽槽的位置符合人体工学,通过蒸汽槽内的气体对使用者的背部进行熏蒸,通过工作台板上的第二雾化头对使用者的臀部熏蒸,并通过调节旋钮控制第一出气孔、第二出气孔的出气量,扩大熏蒸座椅的适用范围,使用方便,控制方式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鑫诺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鑫诺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93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